中意知识网 中意知识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用知识 »

长期服用4种药,容易骨质疏松,不想骨头变脆,现在知道还不晚

李阿姨今年60岁,身体一直还算硬朗。但最近,她发现自己越来越容易腰酸背痛,甚至有一次不小心扭了一下腰,就疼了好几天。她以为是年纪大了,身体自然老化,就没太在意。直到有一天,她在厨房做饭时,不小心滑倒,结果髋部剧痛,根本站不起来。家人赶紧把她送到医院,检查后发现是髋部骨折。

医生询问病史时,李阿姨才想起,自己因为患有高血压和胃病,已经长期服用降压药和胃药好几年了。医生告诉她,这些药物可能会影响骨骼健康,导致骨质疏松,增加了骨折的风险。

01

四类药正在让你的骨头变

由特定药物使用引起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叫做药源性骨质疏松。这种类型的骨质疏松通常发生在长期或高剂量使用某些药物的情况下,药物通过干扰骨代谢,导致骨密度下降和骨骼微结构破坏,从而增加骨折的风险。四种药容易引起药源性骨质疏松:

1.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像地塞米松、泼尼松等,是治疗严重急性感染、炎症、自身免疫病等的“利器”,但长期使用却会给骨骼带来麻烦。这类药物会促进蛋白质分解,增加钙、磷的排泄,阻碍骨基质的形成,还会导致肌力下降。一般来说,使用糖皮质激素数星期后,骨量流失就开始了,即使是生理剂量,连续使用一年,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也能高达30%~50%。

2. 抗凝药

抗凝药如肝素、华法林,是预防和治疗血栓的重要药物。普通肝素会干扰骨髓基质细胞的转化,抑制维生素D的活性,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华法林则通过拮抗维生素K,影响骨组织中维生素K依赖蛋白的合成,干扰骨钙素的羟化作用,减少骨钙沉积,影响骨转化。

3.噻唑烷二酮类降

这类降糖药,如罗格列酮,主要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研究发现,它可能通过促进成骨细胞或骨细胞凋亡,导致骨密度降低,增加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

4.质子泵抑制剂

质子泵抑制剂,像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是治疗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等消化系统疾病的常用药。长期服用这类药物,会影响钙、维生素B12和双膦酸盐的吸收,以及破骨细胞的质子泵活性。研究数据显示,使用7年及以上此类药物者,患骨质疏松风险会增高。

02

留意药源性骨质疏松的信号

药源性骨质疏松在用药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容易被忽视。但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会出现以下信号:

腰背疼痛是常见的早期信号这种疼痛可能在夜间或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后加重,甚至影响睡眠。它可能是由于椎体微小骨折引起的,椎体的压缩会导致脊柱变形,进而引发疼痛。如果发现自己身高明显缩短,或者出现了驼背,这可能是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表现。这种变化不仅影响外观,还可能进一步加重腰背疼痛,甚至影响呼吸功能。

此外,容易骨折也是骨质疏松的重要信号。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比如轻轻一摔、弯腰捡东西或者打喷嚏时,就出现了骨折,这很可能是骨质疏松已经较为严重的表现。常见的骨折部位包括手腕、髋部和脊柱。髋部骨折尤其危险,因为它的恢复时间长,且可能导致长期卧床,增加血栓、肺炎等并发症的风险。

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也是常见的信号。这种疼痛可能出现在膝关节、髋关节等负重关节,尤其是在上下楼梯或长时间行走后更为明显。这是因为骨质疏松会导致骨骼的强度下降,关节周围的骨骼无法很好地支撑身体的重量,从而引发关节的疼痛和活动受限。

除了上述症状,还可能出现肌肉无力和疲劳,感觉身体越来越“软”,容易疲劳,甚至在进行简单的日常活动时也会感到吃力。

牙齿松动、指甲脆弱、频繁抽筋等也可能提示骨质疏松。牙齿松动是因为牙槽骨密度下降,无法支撑牙齿;指甲脆弱是因为身体缺钙;频繁抽筋则可能是肌肉因钙质不足而出现异常收缩。

03

如何防治药源性骨质疏松?

如果正在服用上述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的药物,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用药调整。如果出现药物说明书上所述的不良反应,如腰背痛、关节痛等,要及时就诊,看是否需要减少用药剂量或更换其他药物。

钙和维生素D是维持骨骼健康的重要营养素。成人每日钙的推荐摄入量为800-1000毫克,维生素D建议摄入量为400-800IU。可以通过食物补充,如牛奶、豆腐、深绿色蔬菜等富含钙,适当晒太阳可以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如果饮食摄入不足,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钙剂和维生素D补充剂。

对于长期服用这些药物的患者,建议定期监测骨密度。一般来说,每1-2年做一次骨密度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骨质疏松情况,避免对身体造成严重影响。

家庭医生在线媒体矩阵中心

编辑:吴敏婷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知识网 » 长期服用4种药,容易骨质疏松,不想骨头变脆,现在知道还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