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知识网 中意知识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用知识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征的新解读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特有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中国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的历史阶段。这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结合中国国情得出的一个科学论断。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包括:

  1. 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虽然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
  2. 商品经济不发达:市场经济体制尚处于完善过程中,计划经济的痕迹依然存在。
  3. 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同时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4. 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收入分配上,除了按劳分配外,还有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5.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科学、教育、文化事业。
  6. 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通过改革开放政策,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

这些特征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了解这些基本特征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国情及国家政策导向。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是()

A.生产力总体水平落后

B.商品经济不发达

C.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不完善

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健全、不成熟

ABCD

解析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①生产力落后是最基本的特征;②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③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④科技教育文化落后;⑤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⑥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⑦各方面的体制还不完善;⑧努力建设精神文明;⑨同世界先进水平有差距。

扩展知识

现代化发展水平上看,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这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整个历史进程所体现出的总的特征的概括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知识网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征的新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