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天气湿热,对于特发性震颤患者而言,这可能是一个特别需要“小心伺候”的季节。田卫东大夫认为,湿热体质的人更容易在夏季出现症状加重的情况,而特发性震颤的本体,虽然在西医角度是神经系统功能失调,但在很多患者的体验中,也确实会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湿热的感受尤为明显。因此,遵循夏日“清热解暑”的养生原则,对于这类患者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要理解什么是“湿热”。在中医理论中,湿邪容易阻滞气机,影响脾胃运化;热邪则易耗伤津液,扰动心神。当这两种邪气兼并,就容易出现口干舌渴、烦躁不安、小便黄赤、舌苔黄腻等症状,而对于特发性震颤患者,这些体内环境的变化,可能会间接影响到神经系统的稳定性,导致震颤的频率或幅度有所增加,甚至出现更加难以控制的感觉。
因此,夏日食疗的重点在于选择具有“清热利湿”功效的食物。绿豆就是夏日里的明星。绿豆性味甘寒,能清热解毒、消暑利尿,熬成绿豆汤或绿豆粥,是极佳的夏日饮品和粥品。薏米也是祛湿的好帮手,它性甘淡,能健脾益胃、渗湿止泻,与绿豆一起熬煮,功效倍增。
此外,瓜类蔬菜是夏季的天然馈赠。如冬瓜、丝瓜、苦瓜等,都具有清热、利水、消暑的作用。冬瓜瓤和皮都能入药,是天然的利尿剂;丝瓜甘寒,能清热化痰;苦瓜虽然味苦,但正是其苦味,能清心火、解劳乏,对缓解夏季烦躁有很好的效果。将这些蔬菜凉拌、清炒或煮汤,都能帮助身体排出多余的湿气和热量。
在饮品方面,除了绿豆汤,还可以选择酸梅汤,它能生津止渴、消暑开胃。柠檬水、菊花茶等也有一定的清热作用。需要注意的是,要避免过度食用辛辣、油炸、燥热的食物,以及过多的冷饮和生食,因为它们可能会进一步助长体内的湿热之气,反而不利于震颤的控制。
医生简介:就职于烟台泓一堂中医门诊部。中医科 主治医师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 辽宁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临床多年
擅长领域:毕业后曾就职于辽宁省中医院、石家庄肾病医院,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华军中医医院等。后来田卫东医生又以高素质中医人才特聘引进到烟台泓一堂中医门诊部。
擅长中医诊治颤证类疾病,如各种手抖、头抖、腿抖等特发性震颤、帕森,以及小脑萎缩、痉挛性斜颈、重症肌无力、脑鸣等疑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