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战例
革命军中马前卒
1928年4月,我军第一支骑兵部队——西北工农革命军骑兵队正式成立。1933年成立了骑兵团。1936年2月,红四方面军在长征路上的甘孜地区组建了我军第一个骑兵师,当时是红军装备最精良、机动最快的部队。抗战时期,我军先后建有军委骑兵团、八路军留守兵团骑兵团、115师骑兵团、120师骑兵支队、129师骑兵团、绥蒙骑兵游击师。淮北平原上的新四军也成立了骑兵部队。解放战争是我军骑兵部队发展的鼎盛时期,最多时达到13个骑兵师。
我军骑兵在长征路上、在抗日战争内蒙古地区和解放战争的西北战场、东北战场、华北战场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6年3月,内蒙古军区骑兵2师为确保四平保卫战的后方安全,在梨树、怀德、长岭地区,与国民党“光复军”及土匪多次作战,打出了骑兵的军威。1948年10月初,人民解放军围城部队兵临长春城下,骑兵2师奉命参加围城战斗。东北野战军总后勤部为所有官兵配发了骑兵专用马刀,骑兵挥舞着数千把明亮的马刀,整日闪现在长春城下,国民党守城部队被吓得魂飞魄散,传言共军骑兵个个都是“草上飞”,马刀锋利,削铁如泥,骑兵追步兵一个跑不掉,一刀下去就变成无头鬼。国民党守城部队大都是南方兵,没接触过骑兵,惊恐万状,军心涣散,宁可饿死也不愿出城当骑兵刀下的无头鬼。10月17日,国民党60军军长曾泽生率部起义,负隅顽抗的国民党新7军也于10月19日宣布投降,长春遂告解放。1948年10月底,骑兵2师在向沈阳进发途中,又全歼了国民党一个骑兵旅,并迫使国民党53军炮兵师投降。
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长沙的一次战斗中,国民党军的6辆美式坦克在战场上逃脱,某团30名骑兵勇士,竟不顾敌人坦克铁甲厚、火力强,拼命追歼了100多里,将敌坦克围了起来。敌人用坦克机枪拼命顽抗,前面的骑士牺牲了,后面的又冲了上来,飞身跃上敌坦克,用手榴弹解决了敌人。其他坦克上的敌人吓傻了眼,纷纷爬出坦克举手投降,6辆坦克全部被缴获。这个骑兵百里追坦克的故事被写进了军史。
新四军大战骑8师
国民党军的骑兵部队大都乏善可陈。但青海马步芳所属的骑兵却不同,他们不善枪炮火力之战,却精于马上白刃格斗,所用的马刀环柄宽刃,形同西北步兵使用的大刀片。
1941年,新四军第4师与由汤恩伯节制的青海骑8师激战于津浦路西,新四军第4师5000多名官兵死于马刀之下,著名的老32团几乎被打光,最令人痛惜的是抗大四分校的50多名学员,在此战中全部牺牲。白刃格斗,马上的敌人占有很大的优势,他们疾驰如风,锋利的马刀或劈或刺,数十米内都是骑兵的控制范围。而我步兵,腾挪不过两三步,出枪不过四五米,一个个铁塔般的战士,与敌骑兵一照面,便被马刀劈倒在地。这是皖南事变之后新四军最大一次失利。此战之后,新四军第4师师长彭雪枫愤而组建骑兵团,称之为“红色哥萨克”。骑兵团战术、技术由从新疆调来的团长周纯麟负责教授,师从苏联红军骑兵。但自幼习武、精通刀术的彭雪枫没有采用苏军高加索式马刀,而是博采众长亲自设计了一种马刀,刀身修长,刀背轻薄,用精钢打造,刀刃十分锋利,战士们爱不释手,称之为“雪枫刀”,连睡觉都压在枕头下面。1942年,为保卫洪泽湖地区夏收,消灭在沙山集抢粮的日军,彭雪枫指示骑兵团“一定要等敌人出村远点再打,这不仅可以发挥我长马刀的作用,还可以避免误伤人民群众”。结果仅9分钟,300余名日军即被骑兵团马刀砍倒大半,80余名当了俘虏。1944年10月20日,在河南水城和安徽涡阳交界处,新四军第4师骑兵团与敌骑8师再次展开殊死的白刃拼杀。俗话说“一寸长,一寸强”,我军马刀长于骑八师环柄宽刃马刀一寸,而且刀身细�约一指宽 ,因而轻捷灵便,常常是敌人马刀还未到,我军的马刀已劈中敌人。此战我骑兵团大胜骑8师,一雪3年前的旧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