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知识网 中意知识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用知识 »

仁济科普 | 如何阻止“笨癌”的发生?——肠镜检查

早在2006年,世卫组织就将癌症归为“慢性病”范畴,换言之:癌症≠绝症,它是可防可控的。

大肠癌便是最典型的例子,它是发生在结肠或直肠的癌症,因潜伏期长、发展缓慢,被公认可以预防、更被戏称为“笨癌”。可“笨癌”却是我国发病率第二位的癌症,据2023年《中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指出:我国每年新发患者超40万,死亡率居癌症第四位。80-95%的肠癌其实是由肠息肉经过5-10年的时间演变而成,而在肠镜下非常容易被发现。

肠镜的原理与作用

通过肛门将一根柔软、可弯曲的导管(光纤内镜)插入肠道、对内部进行直接观察的检查方法,能清晰地显示肠道黏膜的细微结构,包括血管、腺体等,从而发现各种病变,如息肉、溃疡、炎症、肿瘤等;

可以发现早期的癌前病变(如腺瘤性息肉),这些病变在早期往往无明显症状,但不及时处理就可能发展为结直肠癌。通过肠镜检查,医生可以酌情将病变处于良性阶段的息肉直接切除;

对于疑似者,肠镜则是确诊的关键,它不仅可以观察肿瘤的形态、大小、位置等,还可获取组织样本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肿瘤性质,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肠镜检查前的准备

饮食调整

检查前1周应避免高纤维食物,如蔬菜、水果、全麦面包等,因为这些食物可能会在肠道内残留,影响检查视野。检查前2日改为少渣饮食,如白粥、面条等。检查前一天晚上开始禁食,或仅进食少量清流质。

肠道清洁

肠道清洁是检查前的关键步骤,如肠道清洁不彻底,会导致检查时的视野模糊、遗漏病变。通常在检查前一天晚上和检查当天早上服用泻药(如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以彻底清洁肠道,必须遵医嘱服用,服药期间多饮水、适当走动,以促进肠蠕动。一般粪便呈清水样或淡黄色透明,说明已达到较好效果。

其他注意事项

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药物过敏史、长期正在服用的药物等,特别长期用抗凝药者(阿司匹林、华法林等)需遵医嘱暂时停药,以免增加出血的风险。

肠镜检查过程

一般取左侧卧位,医生会将肠镜从肛门插入,缓慢推进至回盲部,然后边退镜边观察肠道,通常需15-30分钟左右(具体取决于肠道内病变情况和检查难度);检查过程中可能会有轻微腹胀、腹痛或不适,但一般都可以耐受。

肠镜后注意事项

01

休息与饮食

检查结束可能会感到腹部胀气或不适,这是正常反应;建议在检查后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通常检查后2h可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如稀饭、面条等,避免进食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果行肠镜下息肉切除或活检等操作,需遵医嘱合理饮食,避免进食粗纤维食物,以免刺激伤口。

02

观察排便情况

在检查后的几天内需密切观察排便情况,若出现黑便、大量便血、腹痛加剧、发热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肠镜的必要性及建议筛查人群

由于结直肠癌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等出现症状时病情大都已进展到中晚期,治疗效果不佳;通过肠镜检查,可以在早期发现、及时治疗,从而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因此,对于以下人群,建议定期筛查:

01

一般风险人群

年龄40岁以上、无论有无症状,都应将肠镜纳入常规体检项目、每5年检查一次,因为随着年龄增长,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相应升高,定期检查可及时发现病变,早期干预。

02

高危人群

符合以下任意一项即为大肠癌高危人群,应严格遵医嘱定期接受肠镜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变并处理:

(1)一级亲属有大肠癌疾病史;

(2)本人有癌症史(任何恶性肿瘤病史);

(3)本人有肠道息肉史;

(4)同时具有以下≥2项者:

①慢性便秘

②慢性腹泻

③黏液血便

④不良生活事件史(发生在近20年内、并在事件发生后造成较大精神创伤或痛苦)

⑤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

⑥慢性胆道疾病史或胆囊切除史

肠镜检查过程

(1)误区一:检查非常痛苦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无痛肠镜已较普遍,医生会在检查前为受检者注射适量的麻醉药,使其在检查过程中处于睡眠状态,不会感到任何痛苦。即使选择普通肠镜检查,大多数人对不适感都是可以耐受的,并且检查结束会较快消失。

(2)误区二:肠镜会损伤肠道

肠镜检查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方法,其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低。检查过程中,医生会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轻柔地推进肠镜,避免对肠黏膜造成不必要的损伤。而且,检查使用的器械都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

肠镜检查是结直肠癌筛查和诊断的重要手段,可以早期发现结直肠癌及其癌前病变,从而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我们必须重视结直肠癌的预防,根据自身情况,定期进行检查。

文 | 南院区胃肠外科病区 金玉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知识网 » 仁济科普 | 如何阻止“笨癌”的发生?——肠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