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知识网 中意知识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用知识 »

医生忠告:若是确诊了糖尿病,这5物马上停止食用,不要害了自己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一名53岁的男性,刚查出糖尿病不久,自觉没什么不舒服,口渴多饮也能忍,觉得吃药降糖就行,不用在饮食上太较真。

家属多次劝他控制饮食,他也口头答应,可每天下午下班照样来一杯奶茶,晚饭后还喜欢吃点果脯解馋。

有一次感冒发烧没注意血糖,住进了医院才知道已经出现酮症酸中毒。他不理解:“就吃点平常吃的东西,怎么就这样了?”

这并不是个案,很多确诊糖尿病的人,在确诊后最难改的往往不是药量,而是嘴。

糖尿病治疗不在医院,而在餐桌。很多人刚确诊时信誓旦旦,控制糖、监测血糖、坚持锻炼,可一旦生活恢复正常节奏,吃饭喝饮料、节假日聚餐、零食加餐又慢慢回来了。

问题不在一顿吃错,而在“明知不行还继续”。特别是几类食物,表面看起来没那么可怕,但对血糖的影响是直接、强烈而持续的。

这些食物共同特点是升糖快、负担重、控制难,最适合在血糖刚失控时立刻停用,不然前面吃的药、走的路、忍的苦全白费。

奶茶是很多人心中的安慰饮品,尤其在下午低血糖或者心情低落时,不少人喜欢来一杯缓解疲惫。可奶茶真正的问题不在奶,而在糖。

市面上的奶茶通常含有高果糖浆、浓缩糖液、植脂末,这类糖的代谢路径几乎不依赖胰岛素,直接进入肝脏,造成血糖波动异常,同时引发胰岛负担过重。

更麻烦的是,这类糖往往甜度不高,容易被忽视摄入量。不少人喝下一整杯,血糖从餐后7飙到14毫不稀奇。

而植脂末中的反式脂肪酸则加重胰岛素抵抗,让原本就不灵敏的胰岛反应变得更加迟钝。对刚确诊糖尿病的人来说,这种饮品是代谢节律的大敌,不是口感问题,而是系统性扰乱。

年糕被很多人当成节日食品,但现在超市全年都有售,早餐店也时常供应。一些人早上不爱吃馒头,就拿年糕当主食替代。

看上去没问题,但从血糖的角度,它的问题很大。年糕由糯米制成,几乎纯粹是快速消化的淀粉结构,消化速度远高于普通米饭、馒头,进入肠道后几分钟内血糖就会快速升高。

尤其是煎炸年糕,外脆内糯,口感好,吸油重,热量密度高,升糖速度比多数甜点都快。糖尿病患者早上胰岛素抵抗较强,一顿年糕吃下去,上午血糖控制几乎无力回天。

更重要的是,年糕几乎没有膳食纤维,也缺乏蛋白质,没有任何减缓血糖升高的成分。

动物皮是很多人喜欢的“弹牙”部分,鸡皮、鸭皮、鱼皮、猪皮,看起来脂肪不多,但结构上以胶原蛋白为主,被误认为“低热量高营养”。

其实这类胶原蛋白消化速度较快,而且动物皮往往附带大量油脂,是饱和脂肪的集中区域。

糖尿病患者脂质代谢已经受损,长期摄入这些部位,容易加重脂肪肝、影响甘油三酯水平,从而影响胰岛素信号传导。

更关键的是,大量饱和脂肪摄入后,会引发慢性低度炎症反应,使得原本能靠饮食控制的血糖,变得反复波动不定。

方便面常被拿来当应急食品,但很多人生活节奏快,一忙起来就直接把它当一顿饭。

方便面的淀粉是精制面粉,高GI食物,升糖速度快;调料包钠含量高,含磷酸盐、味精等多种代谢负担重的成分;面饼多为油炸,含有大量反式脂肪

糖尿病人长期摄入方便面,不仅导致血糖波动大,还容易诱发胰岛素抵抗、血压升高、肾脏负担加重。

很多人把方便面和青菜、鸡蛋一起煮,以为能中和影响,其实这只能延缓一点升糖速度,核心问题没变:主食结构不合理,脂肪比例失衡,代谢风险仍然存在。

果脯的问题在于它被伪装成“天然”。糖尿病人听说水果要控制,转而觉得吃点果脯应该问题不大,毕竟是水果制成的。可事实恰好相反。

果脯在加工过程中被反复加糖、熬煮、浓缩,最终形成的产品糖浓度极高,且多为添加糖与葡萄糖混合。

果糖本身对血糖影响看似小,但它在肝脏中代谢,会转化为甘油三酯,引起血脂异常,进而影响胰岛素敏感性。果脯对糖尿病人来说,不只是升血糖,而是让代谢综合调控更复杂。

再加上干果本身体积缩小,一口下去几乎等于吃下一整颗水果甚至两颗。控制摄入量变得更困难,不知不觉摄入过量。

这五种食物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可口、方便、易获得”,所以很容易形成依赖。一旦养成习惯,要完全戒断不容易。

但糖尿病的本质就是节律病、代谢病,靠节奏才能调控。如果饮食中总有这些“不稳定因素”存在,那不管吃多少药,走多少步,睡多早,都挡不住血糖的波动失控。

药物能控制一时,生活方式才决定长期走向。真正难的不是知道什么不能吃,而是忍住。有些人确诊后第一反应是找代糖低糖替代品,或者控制总热量,但不舍得放弃某些口感的满足。

这种心理抗拒,是糖尿病管理中最隐蔽但最关键的障碍。一杯奶茶带来的快感,抵不过一次糖化血红蛋白升高带来的失控。一个果脯解馋的瞬间,也可能换来夜里血糖飙升的不安。

血糖不像体重,不是一个慢变量,而是高敏感、实时反应的指标。只要一次吃错,就可能拉高好几天,扰乱整个节律。

有些人血糖控制始终不稳定,根本原因不是吃太多,而是吃错频率太高。不在多吃一口,而在吃对每一口,真正控制住嘴的人,很少血糖控制不了。

糖尿病患者管住嘴,不是清苦,是自救。选对食物,是比吃药更重要的开始。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糖尿病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孙庆林.哪些食物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J].求医问药,2007,(01)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知识网 » 医生忠告:若是确诊了糖尿病,这5物马上停止食用,不要害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