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知识网 中意知识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用知识 »

【中医养生】原来绿豆汤要这么喝?解锁小小绿宝石的养生密码

本期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营养科 主治医师 魏帼 副主任医师 刘芳

夏日炎炎,一碗清凉的绿豆汤总能带来沁人心脾的畅快。但你知道吗?这颗小小的绿豆,藏着不少食疗“秘籍”。掌握正确的食用技巧,能让绿豆的养生功效发挥得更好。下面就跟着我,一起揭开绿豆食疗的神秘面纱吧。

技巧一:消暑只喝汤

夏季喝绿豆汤消暑是有原因的。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绿豆表皮中含有的多酚类物质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强大的抗氧化能力,能清除体内自由基,降低炎症反应。而且绿豆中富含钾离子,喝绿豆汤可以有效补充因夏季炎热导致的电解质丢失,维持体液平衡。

中医认为绿豆性凉味甘,入心胃经,尤其是绿豆皮,善于走表而清肌腠之热。所以消暑时喝绿豆汤,而不吃绿豆肉,正是利用其皮的轻清之性,使清热之力直达肌表,适合暑热初起、心烦口渴者。所以如果是为了消暑,建议只喝绿豆清汤,不食用绿豆。

食用小建议:

1、煮汤时可加少许薄荷叶,增强辛凉散暑之功。

2、脾虚便溏者可在汤中加些炒薏米,以健脾化湿,制衡绿豆的凉性。

3、煮过的绿豆也别浪费,捞出后,可搭配其他食材制作成绿豆糕,或者加入酸奶中,增添口感与风味,避免浪费。

技巧二:短时快煮,锁住清热力

煮绿豆汤的时间不宜过长,10分钟左右为佳。这是因为绿豆中的维生素B族对热敏感,长时间煮制会导致维生素B1的流失率超40%。而短时旺火煮制,能最大限度保留绿豆皮中的营养物质。而且短时煮出的绿豆汤,呈亮绿色,多酚类物质未被氧化,抗氧化活性也相对较高。

中医食疗讲究药食同源,会根据食物的四气五味来制定食疗方案。绿豆经长时间熬煮后,凉性渐减,味转甘厚,功效会从清热偏向健脾。所以如果想要清热,那一定要短时煮制,才能保其气轻汤清、味甘凉的特性。

食用建议:煮好的绿豆汤可晾凉后冷藏,炎炎夏日来上一杯,清热解暑效果极佳。但需要注意的是,脾胃虚寒的人群不宜饮用过凉的绿豆汤,以免引起肠胃不适。

技巧三:搭配组合,疗效升级

绿豆与其他食品相互搭配烹调,往往能产生更好的食疗效果。

绿豆银花汤

制作方法:将绿豆、金银花洗净,放入锅中,加水熬煮成汤即可。

绿豆本身就有清热解毒、消暑利水的功效,而金银花更是清热解毒的良药。二者搭配,能有效预防和缓解中暑的症状。

绿豆薏仁粥

制作方法:将绿豆和薏苡仁洗净,放入锅中,加水熬煮成粥即可。

暑湿季节,容易出现脾虚湿困的情况,具体可表现为头重如裹、舌苔厚腻等症状。绿豆性寒清热,长时间熬煮后可增强健脾的功效,而薏苡仁性微寒利湿,二药合用既清脾经湿热,又借薏苡仁通利之效,使湿邪从小便而去。这碗粥,很适合夏季暑湿季节食用。

绿豆虽小,却蕴含着丰富的食疗价值。只要掌握这些实用技巧,就能让这颗小小的绿宝石,在不同的食疗场景中发挥出独特的养生功效,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知识网 » 【中医养生】原来绿豆汤要这么喝?解锁小小绿宝石的养生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