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专业心理咨询师推荐|爱己心理
成长好像带给我们很更多的烦恼和责任
那些一来一回的分享和玩笑
被时间变成了一来一回的鼓励和倾诉!
在当今社会,许多父母都在拼命督促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似乎只有比别人更优秀,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但著名作家毕淑敏却提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观点:幸福不是比较级,孩子的价值也不该由外在的成功来定义。
在她的散文和演讲中,毕淑敏多次强调,真正的幸福来源于内心的满足、健康的心理和温暖的情感连接,而非外在的成就或他人的评价。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让孩子理解:“你不需要比别人优秀,也能活得幸福。”
比“优秀”更重要的,是“真实”
毕淑敏曾在《愿你与这世界温暖相拥》中写道:
“一个人真正的高贵,不是优于别人,而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许多家长习惯用“别人家的孩子”来激励自己的孩子,却忽略了这种比较带来的伤害。当孩子长期活在“被比较”的阴影下,他们可能会:
· 陷入自我否定:“我永远不够好。”
· 失去内在动力:学习只是为了讨好父母,而非真正热爱。
· 焦虑抑郁:长期活在“必须赢”的压力中,失去快乐的能力。
毕淑敏提醒我们,孩子的价值不该由分数、排名或他人的眼光决定。与其逼孩子成为“别人眼中的优秀者”,不如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热爱,活出真实的自己。
幸福不是“赢”,而是“接纳”
毕淑敏在《心灵密码》中提到:
“真正的幸福,是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并依然爱自己。”
现代社会充斥着“成功学”的洗脑,仿佛只有考名校、进大厂、赚大钱才算“人生赢家”。但事实上,幸福是一种心理状态,而不是社会定义的“成功”。
心理学研究发现,决定一个人幸福感的,往往不是财富或地位,而是:
✅ 健康的亲密关系(家庭、朋友、伴侣的支持)
✅ 自主感(能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
✅ 意义感(觉得自己在做有价值的事)
如果我们一味强调“你必须比别人强”,孩子反而可能陷入“赢了也不快乐”的怪圈。真正的幸福,是让孩子学会接纳自己,享受过程,而非执着于结果。
如何让孩子理解“幸福与优秀无关”?
毕淑敏在育儿观上提倡“温柔而坚定”的教养方式。具体可以这样做:
(1)少说“你要赢”,多说“你尽力就好”
当孩子考试失利或比赛失败时,不要质问“别人怎么比你强?”,而是说:
· “这次没考好没关系,我们看看哪里可以改进。”
· “比赛输赢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享受过程了吗?”
(2)帮助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标准”
与其让孩子盲目追求社会定义的“成功”,不如引导他们思考:
· “做什么事情让你最开心?”
· “你希望未来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3)以身作则,让孩子看到“不完美也可以幸福”
很多父母的焦虑其实来源于自己的不安全感。如果我们自己整天抱怨“别人赚得比我多”“别人家孩子更优秀”,孩子也会潜移默化地认为“只有比别人强才配幸福”。
毕淑敏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心理医生。” 如果我们能活出从容、知足的状态,孩子自然会明白:幸福不是拼命奔跑,而是享受当下的每一刻。
毕淑敏的幸福哲学:平凡,但不必平庸
毕淑敏的作品里,常常透露出一种“平凡但深刻”的生活智慧。她认为:
· 平凡不等于平庸,每个人都可以活出独特的精彩。
· 幸福不是终点,而是沿途的感受。
· 真正的优秀,是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击败别人。
她在《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中写道:
“你要学会和自己相处,让自己快乐,而不是等待别人来拯救你。”
这句话不仅适用于成年人,也适用于孩子。我们要让孩子明白:你的价值不取决于外界的评判,而在于你如何看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