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知识网 中意知识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生活 »

叮!逃离城市,在山水秘境里打卡当代艺术

一头扎进自然里寻找艺术。

伫立在日本直岛海边巨大的波点南瓜雕像,成了濑户内海国际艺术节最引人瞩目的“名片”;美国犹他州大盐湖上的螺旋形防波堤,让这个荒无人烟的地方成了有名的艺术打卡点。艺术不仅存在于疏离安静的展厅里,在乡野,艺术有另一种面貌,让我们重新认识自然,以及我们与自然的关系。

地址: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

龙游是浙江省衢州市下属的一个小县城,县城的一半保留了原有的乡镇生活,面临着吸引和留住青年人才的挑战;而另一半则被规划为城市外延的产业基地。这种规划让龙游从地理和文化气质上都处于一分为二的状态。而另一方面,衢江北岸有丰富的自然风貌,田野、村庄、湿地、鸟岛,与南岸的城市隔江相望。去年3月,一条沿着河岸的瀫石光艺术生态走廊成了缝合原有割裂空间的探索,27组80后、90后青年设计师、建筑师、艺术家,以青年人的视角重塑龙游瀫畔的艺术视野,为当地文化艺术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艺术家左龙的《大地长桌》由坐落于田间小路中的户外长廊和田间路旁改造的农具房组成,平行于瀫水徐徐展开。设计师陆嘉鸿的作品《人造树》外观上是一棵由工业材料制作的树形高塔,可以登上远眺被重塑的自然和城市。建筑师曹睿芝的《树剧场》是在原来的犬舍上改造而成,用回音壁的形式捕捉场地现有鸡犬相闻的多重声轨。建在田野中的如同贝壳状的概念书店造型独特,由传统红砖建成,却没有任何传统梁柱支撑,通过24个瞭望孔可以观察自然。前不久这座建筑获得了2024意大利ThePLANDEZEEN建成特殊类建筑大奖等多个国际奖项。

左右更多

1. 《大地长桌》,左龙作品

2. 《人造树》,陆嘉鸿作品

3. 《树剧场》,曹睿芝作品

这些散落在乡间水岸的艺术性建筑和装置,在过去一年中迎来了一些候鸟青年,年轻人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临时岗位”。山峰瞭望员小耿,在密林深处编织出一个个好梦网;全职翻译花菜成了这里的观鸟员,记录几十种鸟类;插画师皮皮以龙游的自然风景为主题进行创作。艺术为龙游传统的生息方式打开了一扇小小的窗口,就像水面上新鲜的风吹过,一些有趣的人和事正因此灵动起来。

《概念书店》,陈昊+胡琛琛作品

《水闸美术馆》,范久江+郭廖辉+时子媛作品

地址:云南省丽江市束河荒野之国

2020年秋天,荒野之国的故事开始。随着一个个大家熟悉的名字成为这里的“荣誉国王”,荒野之国逐渐变成一种远方自由的符号。如今这里的艺术装置和小房子已经超过了1000个,形成了目前中国最大的户外装置艺术乐园。

左右更多

1. 不搭佩斯酒店

2. 游牧流浪者

3. 猫屋

作为荒野之国的创造者,音乐人乔小刀说自己并不是“国王”,而是荒野之国的大夫。他将这片自由的乐园视为心灵医院,进入这里的人都可以找回自己的童年,做自己的国王。乔小刀没有任何建筑学背景,仅凭着头脑中的构思、画画改改的草图和极强的动手能力,逐渐自成一派。他造的房子看起来像是从蒸汽朋克漫画里拖出来的怪兽,也像童话故事里本该如此的设定。每一座房子、每一个艺术装置的背后都有属于乔小刀或朋友的想法,一首歌、一句话、一个梦,然后由乔小刀和团队一起把抽象的词汇通过钢铁、铆钉、木板、颜料去变成现实。比如,最近才做好的冰激凌小屋是他送给女儿的礼物,金屋则是为了纪念一位已经逝去的朋友,可以拥抱的大老虎是为音乐人陆虎而做的,一处叫作《鲜花》的装置则是与回春丹乐队的刘西蒙共同创作的,灵感就来自乐队的大热单曲。每座房子都好像一个新生的小孩,会随着时间的成长褪色和老化,只有故事的源头,永远是不变的崭新。

诗歌书店

有光书店

如今乔小刀依然在不断地对自己提出要求,然后打败自己,让荒野之国继续生长。2024年7月,荒野之国做了一次没有任何商业赞助的火把节活动,乐队、艺术家、创作者们在3天的时间里,一起享受音乐,近距离体验艺术作品,享受雪山下的月光和篝火。今年夏天这个活动也将继续。

地址: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九江镇

第二届“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刚刚在2月中旬落下帷幕,西樵山也回归了日常生活的宁静。经历过两年的积累,这里的镇民们的生活里“俯仰皆艺术”,就连早起上山锻炼或晚饭后去河边散步,都会用那些永久放置的艺术品作为集合点。就算与艺术节“错峰出行”,也不用担心错过乐趣,反而可以看到艺术如何点滴改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细节。除了在首届艺术节上大热的《鱼跃鸢飞》装置(可以通过一起玩雕塑所在树下的跷跷板让鱼的身体各部分摆动起来),以及艺术家文那创作的《喵喵妙》等永久艺术装置和作品,今年又新增了来自马岩松的《无忧屋》、朱哲琴的《听山》、邬建安的《天行健——勤勉的太阳》等十余个内容。县城周末的午后,常常能看到三两成群的年轻人,拿手机对比着地图开启探索,一站站打卡过来,战果颇丰。

左右更多

1. 艺术装置《鱼跃鸢飞》,沈烈毅作品

2. 艺术装置《蝴蝶效应》,诺曼·穆尼作品

“大地艺术节”总策划人孙倩于2021年在景德镇浮梁县开启了“艺术在浮梁”项目,2022年又在佛山南海区开启“艺术在樵山”项目,这两个没有屋顶的艺术节以双年展的形式交替进行,深入本土文化的挖掘和研究,也让这两个乡镇级别的小城,从此在中国艺术版图上有了自己的姓名。

《无忧屋》,马岩松作品

艺术装置《人人皆赢家》,罗伯茨&彭斯作品

镇民们的生活里“俯仰皆艺术”,就连早起上山锻炼或晚饭后去河边散步,都会用那些永久放置的艺术品作为集合点。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黄湖镇青山村

未来的乡村应该是什么样子的?隐于杭州市西北部山峦中的青山村给出了一种艺术化的回答。每到周末和节假日,杭州文艺青年们就会驱车来到这个小山村,探索由新老村民们精心准备的本地特色活动。在这里,艺术就是生活本身。

一切源于2015年的一个乡村小水源地保护项目,青山村作为保护水源的案例走出了乡村,其优美的自然环境吸引了融设计图书馆等设计机构自发入驻,逐渐形成一个小型的生态和艺术聚落。2019年余杭区政府在青山村成立了全国首个未来乡村实验区,除了进行公共设施的改造,也开始吸引在地特色手工艺和创意属性的新村民长期入驻。如果在村中闲逛,可以看到西湖绸伞、陶艺、竹编、木艺、草竹工艺等特色工作室,村中还会定期邀请国外艺术家驻场,探索艺术+在地手工的新方向。

竹林舞台《青山之弦》,

舞台全部由青山村特产的毛竹建成

2023年余杭区人民政府联合阿里巴巴公益设计在青山村发起了在青山·群响艺术季活动,共有162位国内外艺术家参与,为这个宁静的小山村进一步打开了知名度。2024年的青山艺术生活季继续接力。而2025年,创意还在继续。青山村盛产竹子,因此毛竹编织工艺和经过简单加工的竹笋,将用不同的姿态成为青山2025艺术季的“主角”。艺术不仅吸引了新村民,也改善了当地村民的生活。例如,村中访客中心贩卖的伴手礼竹杯是由新村民设计开发制作的,但竹杯把手上的编织环,则是村中叔叔阿姨们在农闲时制作的。从3月初开始,青山村已经在着手准备今年的端午游龙会,届时一条由设计师、非遗传承人和家家户户的村民们共同完成的竹编长龙将穿村而过,直到龙坞水库,让热闹达到顶峰。

浪漫的茅草屋顶内部是村内新建的菜市场

专家观点: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知识网 » 叮!逃离城市,在山水秘境里打卡当代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