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知识网 中意知识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生活 »

瓷器收藏鉴赏必读:瓷器中山石上的皴法!

古代画家在艺术实践中,为表现山水中山石树木的脉络、纹路、质地、阴阳、凹凸、向背,逐渐形成了皴擦的笔法,形成中国画独特的专用名词"皴法"。

【国画用各种皴法表现山石】

画师画时先勾出轮廓,再用淡干墨侧笔而画。表现山石、峰峦的,主要有披麻皴、雨点皴、 卷云皴、解索皴、牛毛皴、 大斧劈皴、小斧劈皴等。这样的绘画方法也被运用到瓷器的制作之中。从明末到清代,山石纹样经常作为主题纹样在瓷器上出现,而山石的各种皴法也为瓷器的断代提供了依据。

【上图两个盘子的山水 就代表了不同的皴法】

【清早期】

【清中期】

上图盘子的皴法,从明末开始一直到清早期,不管是大片的山石还是小的山石,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它像虚线一样,一点一点、断断续续的。清早期的虚线线条细而密、密而不乱;清中期乾隆以后,这种虚线线条会变粗、变长,在山石上的走势也变得简单。

这件盘子的皴法叫小披麻皴,线条比较短、比较弯曲,在山石上比较密集,但也要密而不乱;小披麻皴一般都是在顺治到康熙早期比较流行的画法,特别是在康熙时期。国画在绘画山石的时候,周边会装饰苔点,大家可以看到上图盘子在山石周边和口沿处有一些大小不一的圆点,这样的苔点经常可以在清代的瓷器上见到,特别是青花瓷器。清代早期的苔点一定要大小参差不匀、颜色浓淡深浅不一;到了清代中期以后,苔点的大小和颜色就会相对一致了(见下图)。

【清早期苔点大小和颜色都参差不匀】

【清晚期苔点大小和颜色相对均匀】

除此之外,山石上常见的皴法还有大披麻皴、斧劈皴、钉头皴等。

【大披麻皴 流行于清代早期】

【斧劈皴 康熙时期流行】

【钉头皴 雍正开始有 特别流行于乾隆时期】

瓷器上的纹饰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是一个时期生产工具、生产材料、思想水平等的综合反映。掌握了山石上不同的皴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断代辨伪。

收而不研者俗,藏而不鉴者傻,以藏学师者德,以藏悟心者美,以藏缘友者雅,以藏养藏者!

国内一线拍行送拍(嘉德,保利,翰海,大羿、西泠印社,崇正,华艺国际)

私下交易(全国国有文物商店交易会,博物馆推荐)

征集门类:近现代书画、古代书画、当代书画、油画雕塑、古董珍玩瓷器、紫砂艺术、铜炉佛像、瓷板画、印章、玉器等、钱币邮票资讯( 图片发至 bogu709 陈老师)

希望对藏友有所帮助或者引起你的一些小兴趣。少走弯路,关于民间藏品的出手想必藏友们都会有疑问和顾虑,但是还是要尊重藏品的客观事实,实事求是,以诚相待!你的一份认可才是重要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知识网 » 瓷器收藏鉴赏必读:瓷器中山石上的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