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背景与书风渊源
范成大生活在南宋时期,彼时政治局势动荡,然而文化领域却呈现出繁荣景象。其书法深受北宋文人书风的熏陶。在早期学习阶段,他以苏轼、黄庭坚为师,汲取他们书法中的精华,之后又着力于米芾书法的研习,对米氏那独特的 “跳宕出锋” 笔法借鉴颇多。这种取法方式与宋代文人广泛推崇的 “尚意” 理念完美契合。所谓 “尚意”,就是书家借助笔墨来尽情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追求书法外在形态上的相似。
被诗名掩盖的书法成就
范成大的书法成就长期以来被其卓著的诗名所掩盖。明代陶宗仪在《书史会要》中评价范成大的书法 “遒劲可观” ,虽然他的书法没有米芾那种奇崛的风格,却凭借 “生意郁然” 的独特韵致在书法史上占据一席之地。在宋代书坛的大环境中,范成大既不是引领革新潮流的先锋人物,也不是因循守旧、一味摹古的书家,而是一位在传统书法法度之中努力探寻个人独特表达的典型文人书家。
《雪晴帖》:成熟风格的体现
《雪晴帖》是纸本草书尺牍,代表了范成大晚年的成熟之作。在这幅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对北宋诸位书法大家以及晋唐书法传统的兼收并蓄。作品既展现出宋代尚意书风所特有的率性洒脱,同时又恰到好处地遵循着古典书法法度,不过分张扬,收放自如。
书法理论与创作实践
范成大的书法理论与他的创作实践相辅相成。在《跋司马温公帖》里,他提出 “世传字书似其为人,亦不必皆然” 的观点,并以杜衍、王安石为例,说明外表严谨之人也能写出狂放的草书,性格沉毅之士的笔下同样可以呈现出洒脱的书风。在南宋理学盛行,书法与道德评判紧密相连的大背景下,范成大的这一观点显得尤为大胆,他将书法艺术从单纯的道德评判框架中解放出来,着重强调了书法自身独立的审美价值。
“学书须观真迹” 的理念
针对宋代刻帖大量泛滥,从而导致书法笔法失真这一严重问题,范成大明确提出 “学书须观真迹,详视其先后笔势轻重往复之法” 的理念。他深刻认识到,碑刻仅仅保留了字形的大致框架,而只有亲眼观赏真迹,才能细致入微地观察到墨色在纸上的渗透情况、笔锋转换的精妙细节,而这些恰恰是传递书法作品 “神气” 的关键所在。观赏范成大《雪晴帖》的高清完整版,我们便能深刻体会到他这一理念的正确性,感受其书法中蕴含的独特魅力。
范成大书法《雪晴帖》欣赏
【释文】
关注集雅斋文化,持续更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