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知识网 中意知识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生活 »

【古诗词鉴赏】唐代诗人元稹《咏廿四气诗·立夏四月节》诗赏析

【原作】

咏廿四气诗 · 立夏四月节

唐代·元稹

欲知春与夏,仲吕启朱明。

蚯蚓谁教出,王菰自合生。

帘蚕成茧样,林鸟哺雏声。

渐觉云峰好,徐徐带雨行。

【译文】

要想知道春夏之交的样子,那就在农历四月去询问火神祝融好了。

是谁让蚯蚓在立夏时节出洞,又是谁让王菰在不觉间爬蔓生藤的呢?

竹帘上,蚕吐丝结茧的影子隐约可见,窗外传来鸟儿哺育幼雏的声音。

云雾缭绕之下的青峰甚是优美,恍惚间,云朵徐徐移动,似是要带来雨水润泽万物。

【注释】

1.仲吕:农历四月的代称。

2.朱明:夏季的别称,也有说指南方的火神祝融。

3.“蚯蚓”句,“王菰”句:见《逸周书》“l立夏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菰)生。”意思是说这一节气,首先可听到蝼蛄在田间鸣叫,接着可以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

【赏析】

《咏廿四气诗》是元稹依二十四节气创作的大型组诗,均为五律,每一首诗对应一节气,来看此首咏立夏节的诗。

首联:“欲知春与夏,仲吕啟朱明”直接点明时令,是春夏之交,正值立夏节。古人重视立夏,自周时已有“迎夏”仪式,周天子与百官都要亲至田郊,以祈丰收。“仲吕”是音律名,在古人的哲学体系和宇宙观中,天体运行既影响季节变化,五方、五行、五音、五色与四时都是一一相应的。“仲吕”代四月,即从“孟夏之月,律中仲吕”中来。“朱明”是夏天的别称,也有说指传说中的火神祝融。正如春对应东方一样,南则是夏之所属,夏在南,属火,朱是其代表色。青阳、朱明、白藏、玄英,分别代表春夏秋冬四季,方位上则是东、南、西、北一一对照,这些在易学中还有通过四象八卦更清晰有序的解释,都是古人的生活智慧,此处暂略不提。这两句在说,想要知道春夏如何交替,农历四月(请来祝融)开启夏季。

颔联写的是立夏时节常见的物候表现,“蚯蚓”对“王菰”。“菰”也有版本作“瓜”,此二句写的是立夏三侯,见载于《逸周书》:“立夏之日,蝼蛄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蚯蚓出洞,王菰生藤,都是极自然而常见的现象。“自合生”也表明立夏时节,万物自然生长,欣欣向荣之态。且这两句所写,都是雨后繁荣,暗暗表明夏季开始雨水增多,也是祈望夏季顺应天时,及时储秀,秋日盛收,年尾才好冬藏。

颈联再举两例子,但由农事和植物转向了动物。“帘蚕成茧样,林鸟哺雏声”,说是蚕开始结茧,帘影上映出它们吐丝作茧的样子。“林鸟哺雏声”写得亲切可爱,一个“声”字点出无限生机,幼鸟争相发出动静,努力吸引雌鸟注意的争食之相活灵活现,这是万物自适的野趣,都在自由生长。“林鸟哺雏”也是为幼鸟尽速生长,好过秋冬。

最后一联以写景作结:“渐觉云峰好,徐徐带雨行”。此时元稹是带着欣赏而欣慰的心情,一派优柔地描摹眼前景。写云峰之好,不但是看起来的云样优美,更重要的在后面:“徐徐带雨行”。云峰缓移,带来的降雨慢慢将要到来,这是有益于农事的,故而作者发出了如此的感慨。就像杜甫满腔欣喜诚挚地赞赏:“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样,这立夏时的雨也将润及万物,使天地间一切生机更加勃发起来。夏季雨水充足,也是秋收的基础。尾联结句,全然站在农事立场,读来便觉一颗仁心跃出,满是温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知识网 » 【古诗词鉴赏】唐代诗人元稹《咏廿四气诗·立夏四月节》诗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