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知识网 中意知识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生活 »

张向荣——当代艺术名家【翰墨精品赏析】

张向荣于1962年11月出生在山西河曲县,1988年从山西大学美术学院毕业,并在同年加入忻州师范学院美术系工作。从事大学美术教育34年,潜心教书育人,钻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佛系文化禅意画,与五台山结缘多位高僧大德,亲近佛法,为寺庙文化建设出谋划策,由于画理善巧劝人为善,学佛勇猛精进,深得信众信任,现居深圳!2022年退休,主要创作山水画,其作品多涉及佛教题材,尤其是参禅悟道,这与他在五台山学习和深入了解佛法紧密相关。

笔墨禅心绘万象 丹青妙韵铸千秋

——记张向荣的艺术革新之路

在艺术的历史长河中,佛画创作始终是备受瞩目的璀璨支流,众多画家或执重彩工笔勾勒庄严法相,或挥水墨写意渲染空灵意境。而张向荣先生却另辟蹊径,以非凡的勇气与深邃的思考,在传统艺术的土壤中深耕,开创出独属于自己的艺术天地,其作品不仅是视觉的盛宴,更是一场精神的修行。

张向荣先生的佛画创作,是对传统的突破与重塑。他以传统白描技法为根基,线条如行云流水,简洁却精准地勾勒出佛菩萨超凡脱俗的造型,每一笔都蕴含着对佛法的敬畏与理解。朱砂墨的巧妙运用,为画面注入了一抹神秘而庄重的色彩,晕染出佛菩萨衣袂的飘逸,仿佛将神圣的光芒凝固于宣纸之上。饰品以描金点缀,熠熠生辉间,无上佛光似要穿透画面,直抵观者心灵。更令人拍案叫绝的是,他以乱石隶字体摘抄佛经文,将书法艺术与佛画创作融为一体。经文巧妙设计成佛光环,使书画相生相融,浑然天成,彻底打破了传统佛画书画分离的固有形式。在他的笔下,佛造像清新甘畅,鲜活灵动,仿佛具有了生命与灵魂,不仅让观者眼前一亮,更能涤荡心灵,带来内心的宁静与祥和。正因如此,他的佛画作品深受佛家人士的认可与信众的喜爱,成为当代佛画艺术中的一抹亮色。

其山水画同样展现出深厚的艺术功底与独特的审美追求。画面中,浓淡相宜的墨色交织,疏密有致的布局精巧,聚散合理的景物安排,虚实相生的意境营造,点线面的完美结合,主宾相敬的和谐关系,共同构成了气韵生动的山水世界。著名美术评论家盛赞其山水 “气势宏伟、雄浑,咫尺千里”,近山清奇险峻,远山苍莽悠远,群山连绵如簇,溪流潺潺喧吟。那浑厚华滋、淋漓苍莽的墨气,溟蒙中尽显生生不息的自然之气,令观者如临其境,回肠荡气、心旷神怡。细细品味,每一处景色都饱含着他对自然的深情与感悟,艺术魅力随景而生、随感而发、随情而露,真正实现了情景交融。他以山水为纸,以笔墨为言,描绘出自然的和美,展现出大气磅礴的艺术气象。

书画家用 “梅兰竹菊” 象征君子清高品德:梅傲霜斗雪,兰幽居空谷,竹潇洒洒脱,菊凌寒独立。这种诗意感受植根于深厚民族文化,文人借四季之花感悟时间与生命。梅高洁、兰空灵、竹虚心、菊清贞,花木因承载情感而成为人格隐喻。生命与艺术的至高境界,正是将有限精神升华为永恒之美。

张向荣先生的艺术探索,不仅体现在技法与形式的创新上,更在于他对艺术规律的深刻理解与实践。他将绘画所表达的情怀融入墨彩的内涵之中,成功地创造了东西方韵律结合的新图式和中国经典绘画的审美新规律。马克思曾言,人类在生产实践中皆遵循美的规律塑造事物,而绘画艺术作为满足审美需求的独特产物,更应如此。张向荣先生正是这一理念的践行者,他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艺术碰撞中,不断探索与创新,以自己的艺术语言诠释着对美的理解与追求,为当代绘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他的艺术成就,不仅是个人艺术才华的彰显,更是对艺术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与勇敢突破,在艺术的历史长卷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欢迎点赞留言,喜欢老师作品请随时联系我们。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知识网 » 张向荣——当代艺术名家【翰墨精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