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观加
扬子晚报网5月8日讯(通讯员 陈新 记者 万凌云) 近日,著名书画艺术家、原镇江中国画院老院长丁观加策划并组织知名画家卞美岗、赵金才、马军、吴煜明、谷洪一行,到千年古镇宝堰镇开展“心绘宝堰 画家走进——江南红色宝堰古镇”采风写生活动。
捐赠
宝堰镇原名堰坝。在古代,此地经常遭遇洪水,为了治理洪患,人们筑堰坝拦洪,才使得大家安居乐业。大家都把堰坝视为宝,因而得名宝堰。水陆交通便捷,加之地理位置独特,宝堰镇在古代就繁华,成为丹徒旧时八大集镇之一。
会场
通济河便利的水运,让旧时的宝堰成了周边地区的农产品集散地,有码头数个,进出船只众多,人来人往,商业兴盛,旧时有“小无锡”的美誉。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镇,宝堰镇保留了很多古迹,古镇内有古朴的老街,古建筑、古桥,诉说着这个古镇久远的往事,如太平桥、史家老宅等等,是宝堰镇的宝贵旅游资源。
宝堰也是著名的“红色”古镇,文史学家称宝堰镇为抗日战争江南第一镇、茅山重镇,也是茅山抗日根据地革命摇篮。由于宝堰地处茅山地区核心,四县交界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而且商业发达,经济资源丰富。抗日战争时期,坐落于宝堰镇通济河南岸的怡和酒行,因水陆交通便利,办公条件独特,曾被选为新四军第一支队东进后的秘密指挥中心和办公机构。
1995年9月,建成新四军四县抗敌总会纪念馆,并对外开放。馆名由开国上将、国务院原副总理张爱萍亲笔题写。
解冉镇长颁发聘书
当天6位画家们齐聚一堂,丁观加先生向宝堰镇捐赠10本画册。宝堰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解冉向艺术家们生动地介绍了宝堰镇红色历史文化及当今宝堰镇的发展情况,并向丁观加先生颁发“宝堰镇荣誉居民”证书。丁观加先生感谢宝堰镇党委与政府给予他的荣誉并以积极、热忱的姿态组织画家描绘红色的宝堰古镇。他的言行、见解开启话题,激发大家讨论和挖掘宝堰镇红色文化资源,为助力宝堰红色文化传承与乡村旅游发展贡献力量。
合影
采风写生期间,画家们走街访巷,拜谒当年新四军革命遗址,又深入乡村腹地开展采风活动,在田间地头,深入农家小院,亲身感受乡村的宁静与质朴。他们以独特的艺术视角,捕捉乡村的自然风貌、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并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参观
无论是被风拂过的麦田、错落有致的民居,还是辛勤劳作的农民身影,都将成为画家们笔下的丰富多彩的素材。
在采风过程中,画家们特别注重挖掘宝堰镇的红色文化资源。他们参观镇句金丹四县抗敌总会纪念馆、前隍村新四军一支队旧址等红色教育基地,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也将会通过他们手中的画笔,将这些红色记忆转化为一幅幅具有深刻内涵的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