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知识网 中意知识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生活 »

神谷幸江:艺术探索是连接当地历史与世界的催化剂——广岛与纽约的案例研究 | 2025CAFAM学术季

日本东京国立新美术馆首席策展人 神谷幸江

神谷幸江女士以广岛现代艺术馆和纽约日本协会为例,探讨了艺术机构如何通过本土与全球的辩证统一构建跨文化对话平台。 广岛馆以原爆创伤为纽带,通过艺术疗愈将地方记忆升华为人类共同议题;纽约协会则聚焦日美文化交融,以创新叙事推动全球再诠释。神谷幸江指出,当代美术馆需植根本土、开放对话、创新叙事,成为连接时空与文化的催化剂。这一观点与央美论坛对科技赋能下美术馆虚实共生的探讨相契合,共同指向艺术机构在全球化时代的使命——通过多元协作与技术融合,深化文化理解,促进艺术价值的跨地域传播。

1.

个人背景

与核心

研究主题

神谷幸江女士在担任日本东京国立新美术馆首席策展人之前,曾经在广岛现代艺术馆与纽约日本协会美术馆都担任过首席策展职位,她以两个不同区域城市的美术馆为研究对象,探讨艺术如何在植根本土文化的同时,通过历史与全球性特质的融合,构建起一个跨地域的对话平台,从而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2.

艺术机构

的全球化

使命与

实践框架

神谷幸江强调,艺术机构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必须在尊重和维护地方文化基因的基础上,通过跨地域的合作与多元文化的视角,将本土的艺术经验提炼并升华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议题。她认为,艺术机构应当成为连接不同文化、不同历史背景的桥梁,通过艺术的力量促进全球性的对话与交流。

广岛现代艺术馆聚焦原爆创伤的集体记忆传递,纽约日本协会则致力于日美文化的动态交融。二者虽路径不同,但均体现了“在地性”与“全球性”的辩证统一。这一实践框架要求艺术机构既要深入挖掘地方历史的文化深度,亦需打破地域限制,借助策展策略推动跨文化理解与协作,最终实现历史叙事与当代价值的有机融合。

3.

具体案例

分析与实践

1. 广岛现代艺术馆:创伤记忆的全球叙事重构

据神谷幸江介绍,广岛现代艺术馆成立于1989年,其核心使命是通过艺术语言重构1945年原爆事件的历史创伤,将其转化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纽带。馆藏作品不仅记录原爆瞬间的毁灭性场景,更致力于传递个体与集体的记忆。

她举例指出,艺术家宫岛达男的数字装置《时间之死》,以1至9的循环数字象征原爆瞬间的“时间停滞”,将抽象概念具象化为历史见证;草间弥生的《复苏的灵魂》通过密集细线隐喻逝去的生命,以极简形式引发对战争伤亡的沉思;奈良美智画中的“小女孩”则以双重眼神设计——一只眼映射原爆蘑菇云,另一只眼望向蓝天——展现创伤记忆与未来希望的交织。

该馆的策展实践进一步通过跨文化合作拓展全球性反思。例如,英国雕塑家Henry Moore的原子主题雕塑与日本能剧面具的结合,以及艺术家Simon Starling与能剧大师三井康雄的合作项目,均以破碎的能剧面容象征身份撕裂,将传统艺术形式转化为国际性议题。

神谷幸江强调,此类实践需平衡广岛居民的原爆记忆与外来游客的旁观视角,构建“共享记忆”平台,避免单一叙事对历史复杂性的简化。通过艺术疗愈与记忆重构,广岛现代艺术馆不仅建立了地域身份认同,更将地方创伤升华为人类共同议题,实现了从地方叙事到全球对话的跨越。

2. 纽约日本协会:多元文化中的动态叙事创新

纽约日本协会以促进日美文化交流为核心使命,其策展理念强调“去中心化”,即摒弃单一国家视角,转而关注文化交融中的动态关系。通过建筑与艺术的并置,该机构直观呈现了日本社会从战后重建到后工业时代的复杂转型。

以东京建筑演变为例,丹下健三设计的1964年代代木国立体育场融合传统与现代风格,象征战后日本的经济复苏与文化自信;而隈研吾设计的2020年新国立竞技场则以木材与自然元素回应老龄化社会与福岛核灾后的生态反思,体现当代日本对可持续性理念的实践。

在艺术领域,纽约日本协会通过先锋展览重构日本叙事。例如,“荒野中的激进主义”聚焦60年代日本先锋派艺术,展现其在装置与行为艺术领域的突破,及其与国际前卫运动的呼应。地方艺术实践(如乡村艺术项目)与全球知识生产的结合,进一步凸显跨地域协作的创新潜力。

为增强展览的多维性,该协会打破传统空间布局,将历史档案、建筑模型与当代影像并置,以直观方式呈现东京的城市变迁。这种叙事策略不仅强化了文化交融的深度,也鼓励观众通过批判性思考参与对话,推动日本文化在全球语境中的再诠释。

4.

策展范式

对比与

未来使命

广岛与纽约的案例揭示了两种差异化叙事路径:广岛以原爆创伤为核心,通过情感共鸣与体验式观展建立身份认同;纽约则以文化交融为框架,通过知识传递与批判性思考映射社会经济变迁。二者在全球化实践中形成互补——广岛通过国际合作将地方创伤升华为人类共同议题,纽约则依托多元文化背景推动日本叙事的全球再诠释。

神谷幸江总结,当代艺术机构需承担三大使命:其一,植根本土,深入挖掘地方历史与文化基因,确保叙事的真实性与深度;其二,开放对话,通过跨地域合作与多元视角,构建全球共享的艺术语言;其三,创新叙事,利用技术、空间与策展策略,将静态历史转化为动态体验,激发观众对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多维思考。

广岛与纽约的实践案例清晰地展示了艺术所承载的深远意义,它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者,更是连接不同时空、地域与不同群体之间的强大催化剂。通过策展实践,地方性的经验与故事得以跨越地理界限,成为全球文化对话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这种跨文化的交流与互动,最终促进了文化的传承与再生,使得艺术的影响力得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得到认可和发扬。

演讲嘉宾介绍

神谷幸江

神谷幸江曾担任纽约日本协会画廊总监、广岛市现代美术馆首席策展人以及纽约新博物馆的副策展人。2025 年 4 月将开始担任东京国立艺术中心的首席策展人。神谷幸江是第 12 届上海双年展(2018 年)的联合策展人,并策划了多个国际展览。作为久保田茂子影像艺术基金会的顾问委员会成员,也是国际艺术评论家协会(AICA) 成员。出版物包括《杉本博司:天堂之门》(Skira Rizzoli,2017 年 )、《被摧毁的:冲突时期的艺术与文化》(Mercatorfonds,2014 年)以及《更精选:当代艺术与文化》(Phaidon, 2010 年)。

主编 / 何一沙

责编 / 吴靖

拍照 / 贺伊飞

编辑 / 丰凯梓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知识网 » 神谷幸江:艺术探索是连接当地历史与世界的催化剂——广岛与纽约的案例研究 | 2025CAFAM学术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