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知识网 中意知识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生活 »

特朗普“电影关税”闹剧:惩罚好莱坞的行为艺术?

1905电影网专稿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再添“迷之操作”,在电影艺术诞生130年之际,不仅首创“电影关税”概念,征税对象还包括了美国电影,原因仅仅是因为这些电影有着国外制作背景。

5月4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发文称“对要在美国上映的电影征收100%关税……”;5月6日白宫新闻发言人回应称“对国外电影征收关税将让好莱坞再次伟大”。

对此,国内电影人纷纷表示愤怒,表示特朗普这是一种“自残”行为,更多的伤害的是美国本土电影,惩罚美国自己的产业,惩罚自己美国的观众,简直就很像是一种贸易战的“行为艺术”。

此次加征关税可能会波及《阿凡达:火与烬》《复仇者联盟5:毁灭之日》等大批有国外制作背景的新片,未来国际电影市场又将何去何从?本期《》邀请到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张龙,与我们一同来关注这场特朗普提出的“电影关税闹剧”。

三个成语拆解“关税狂想”

当特朗普在社交媒体用大写字母喊出"WE WANT MOVIES MADE IN AMERICA AGAIN"(我们要让电影重新变成美国制造)时,这位深谙流量密码的前总统,再次将电影产业推向了国际舆论的风口浪尖。

对于,张龙教授用三个三个成语拆解特朗普的“关税狂想”,隔靴搔痒的政策逻辑,特朗普将好莱坞人才流失归咎于“外国优惠”; 杞人忧天的安全焦虑,将电影人出走上升到“国家安全威胁”,暴露出对文化产业特性的无知;公报私仇的政治算计,加州46次起诉特朗普政府的旧怨,在选举年发酵成针对好莱坞的精准打击。

在这样一个语境里,我们有理由相信电影并没有被作为一件艺术品被尊重,更多地被当成了一个政治和经济利益的工具筹码。这本质上是一场“政治秀”,特朗普把美国电产业当做了一种政治筹码,并且用国家安全的“虎皮”去绑架包装自己的利益私货。

美国电影产业真正下滑的原因和敌人,是在于自身非常僵化的成本结构,内容流媒体的革命以及电影业自身的创意枯竭,打着保护的旗号实际上是损人不利己。

“八级震荡”的产业海啸

在特朗普发声过后,美国媒体股市集体下跌;《好莱坞报道者》发表题为“好莱坞或将成为下一个底特律”的文章,指出好莱坞最后可能只剩一具空壳,美国网友集体声讨“这太荒唐了,这不会让好莱坞变得更好,只会让它变得更糟”。

100%的关税,虽然这个政策更多地还停留在理念层面上,没有落实,但是可以大致想象一下,过去美国的电影观众花10美元看一部电影,一旦关税实施之后,一张电影票就要花20美元,相信很多的观众面对这样的票价回望而却步,一定也会引发一个多米诺骨牌式的长期效应。

首当其冲就是成本上升,美国电影为了压缩成本,他们除了创意阶段之外,拍摄或者后期制作可能都是放在其它国家进行,但是一旦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实施之后,这部分的成本将会大大地提升,而这种成本的提升,最终将会是电影观众来买单的。

而且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电影产业分工也已经非常成熟了,加收关税的政策实施之后,生产部门、取景部门、制作部门,都开始在全球的范围内要面临着重新调整和重组。

国内新媒体账号“玉渊谭天”发文罗列了电影加税会对美国造成的八项后果,其中的第五项或引发全球对于美国电影反制,就是说今天当特朗普一旦把这个想法付诸实施的话,很多国家肯定会同样地采取关税反制。

外国电影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可能会荡然无存,在对等反制之下,美国电影进到其它国家的门槛也将进一步提高,对美国电影来讲,它很大一部分收入是来自于北美以外的地区,那么如果这么大的市场不断地流失,这个多米诺骨牌到最后的结果一定会是灾难性的。

被绑架的电影本体

电影在当下本就面临着艰难地生存环境,流媒体革命冲击着影院生态,此刻的政治操弄无异于雪上加霜。

从一个更大的意义上来讲,电影是整人类文明的载体,就如经典之作无论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次上映还是2012年第二次上映的时候,都能够引起观影热潮。各国的观众透过这一部电影,形成了一种情感上的互通,尤其是在今天的世界,我们越来越多的需要全球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而特朗普撕裂了人类文明之间的交流。

张龙教授引用中国古话送给特朗普政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恰似对文化霸权的终极审判。电影始终是文明互鉴的桥梁,当某个国家试图用关税筑墙禁锢银幕之光,历史终将证明:真正伟大的电影,永远诞生在开放包容的精神原野。

这场闹剧终将落幕,但它留给世人的警示振聋发聩: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今天,任何将文化武器化的行为,都是在人类文明长河中投下分裂的巨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知识网 » 特朗普“电影关税”闹剧:惩罚好莱坞的行为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