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我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如此漫长的岁月中也给后世留下了无数瑰宝;还是因为年代太过久远,得存于世的瑰宝在今天看来更是难得。同时,依然是历史太过悠久,以至于这些珍贵文物到了今天,无论是制作技艺还是传承历史,都显得让人捉摸不透;就比如1991年出土的这件玉器,虽是精雕细琢的珍品,但今天的专家却无法确定其真正用途。
说这还要先回到1990年的湖南,当时“南禅湾”的一位农民正在自家地里忙活,没成想几锄头下去,竟把田地给挖穿了,硬是塌出一个黑漆漆的“无底洞”;1990年的时候,人们对文物保护已经相当熟悉,因此“无底洞”出现后,这位村民马上通知了当地的有关部门。再等专家进行专业鉴定后,原来塌陷的地方正是一座古墓的墓顶,与此同时,专家也发现这座古墓的规模着实不小;慎重起见,1990年考古队只是在地表进行了专业的地理勘察,直到1991年的时候,考古专家才正式对这座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
也是专家前期的准备工作比较充分,因此这座古墓的发掘也显得十分顺利,很快各种珍贵文物相继出土;据事后统计,这次考古共发掘共出土数百件珍贵文物,仅是价值较高的金银玉器等就有78件。按常理来讲,这次考古发掘还是很成功的,不仅最终确定了这座古墓是1700年前晋代的“刘弘墓”,而且还发掘出了大量金印、青铜、漆器等珍贵文物;但再众多文物中,考古专家唯独对一件圆筒形的玉器最感兴趣,理由也很简单,因为专家也搞不清楚这东西究竟是干嘛用的。
如果单纯的从这件玉器的外表看,其通高11厘米,口径也是11厘米,整件玉器呈现一种规则的“圆柱形”;古人对“玉”颇为喜爱,以今天的考古发现来看,出土的玉器文物多为“无瑕”、“透光”为上品。可如今这件玉器却恰恰相反,整件器物虽是一整块上好的玉石制成,但追求的却并非“晶莹剔透”,而是故意将玉沁蚀成不透明的灰白色,这也是它的第一点“奇怪”之处;虽说不是“晶莹剔透”,但整件器物仍是件世所罕见的艺术精品,其代表就是它的纹饰。
这里也简单介绍一下,整件玉器的纹饰被三道“凹弦纹”分割成上、下两部分。上部雕刻精美,纹路繁复却并不杂乱,共分为:两只“螭龙”、两只长喙“独角龙”和持灵芝草的“仙人”;而下半部更是精妙绝伦,又分为三幅活灵活现的“神兽图”,分别为:“羽人戏螭虎”图,“独角兽与螭龙争抢仙芝”图和“熊与独角龙云中嬉戏”图。这里说明一下,我国人民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开始雕刻玉器,精美玉器在今天的考古发现中并不少见;但专家却说:以这件玉器的雕刻功底来看,出自古代名家之手毋庸置疑,但其雕工手法已经远远超出了晋代,因此专家推断这件玉器应该是刘弘生前的挚爱“古董”。
这也引起了专家的争论,围绕的主题就是这件玉器的真正用途。如果以造型来看,这件器物与1962年山西“右玉西汉墓”出土的两件“温酒樽”颇为相似;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很多专家称这件玉器为“神兽纹玉樽”,其用途为古代酒器。这里仅以“樽”的发展过程来看,今天发现最早的是以青铜铸成,类似于“神兽纹玉樽”的玉制品仅出现于东西两汉时期,存世至今的更是少之又少;之后到三国时代,“瓷樽”逐渐代替了“青铜樽”和“玉樽”,但这里的“樽”指的多为饮酒器具。
争议点就在这里,古人饮酒多先将酒倒入一个特定容器内,之后再用勺子舀出来盛入更小的“杯子”之类的容器后才饮用;但这件“神兽纹玉樽”通高不过11厘米,如果装酒的话显得就太小了,如果当作“杯子”使用又嫌得太大,因此很多专家对它是酒器的观点并不认同。既然不是酒器,那这件精美绝伦的器物究竟是用来做什么的呢?据说当时有专家对“神兽纹玉樽”进行了更为专业的检测,最终在其内壁竟发现了千年前的“墨汁”残留;这就很说明问题了,这件玉器的最初用途并不是酒器,而是今天文房四宝中的“笔洗”。
这种观点貌似有道理,可还是引起了诸多非议。这要从“书法”起源开始说了,众所周知,真正意义上的“纸”出现在西汉时期,之前都是以竹、木简为文字载体;虽说如此,但“纸”在汉晋时期依然是一种较为稀缺的物品,古人一般情况下不会用“纸”来写字,那就更别提日常用“纸”来练习书法了。简单点说,在汉晋时期是没有“笔洗”的,即便需要刷洗毛笔,也多为用过之后进行处理,几乎不可能在使用过程中专门在身边放置一个“笔洗”;我国古人对“写字”很是重视,甚至达到了“神圣”的地步,因此在没有出现“笔洗”之前,古人的桌子上不会摆放多余的任何东西。
而这件“神兽纹玉樽”无论是现代还是古代,其做工都堪称是玉器中的巅峰之作;又加当时没有“笔洗”这一概念,千年前的刘弘虽说地位尊崇,可用如此精美的玉器“洗笔”未免显得太过奢侈了。也正是基于这两点疑问,专家更是分成了两派,如此争论常年不绝于耳,以至于今天的很多文献中,既有说“神兽纹玉樽”是酒器的,同时也有说它是“文房四宝”的;虽说直到今天也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但这件玉器本身却是一件不折不扣的“国宝级文物”。
当然,就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出土的各代精美玉器不在少数,这也间接影响了“神兽纹玉樽”的价值;虽说不能和上古青铜器相提并论,但专家半开玩笑的说“就这一件小小的玉器,其价值少说也和青花瓷媲美,十几个亿不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