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知识网 中意知识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生活 »

开国少将李真,67岁学习书法,成为著名书法家

在1955年我军授衔的那年,历史上涌现出了唯一一位女性开国少将,她的名字是李贞。与她同批的开国少将中,还有一位名字与她相似的将军,名叫李真。不同于其他将领,这位李真不仅是一位卓越的军事指挥官,更还是我军中为数不多的“将军书法家”。

李真出生于江西永新县,家境贫困,早年只在私塾学习了短短半年,便不得不放弃学业,去为地主的家庭放牛,成为了一个普通的放牛娃。然而,李真是一个热爱学习的人,无论身处何地都不放弃学习的机会。尽管他那时在放牛,但他却时常用木棍在地上练习写字,展示了他对知识的渴望和执着。

当李真加入红军后,很快就忙于战斗和军务,然而他依然不忘利用每一刻的空余时间来阅读和练字。有时得到一本字帖,他便兴奋得如获至宝,甚至宁愿不吃饭、不睡觉去临摹练习。多年之后,李真将军感慨地说道:“对我而言,那些字帖、毛笔、宣纸,就和口粮一样珍贵,都是我不可或缺的宝物!”

1985年,李真将军在大军区担任正职后光荣离休,当时他已经67岁,理应享受安稳的晚年。但是,他却以更大的热情融入书法的世界。他曾经告诉家人:“我的军事生涯已经画上句号,但我的艺术生涯才刚刚迈出第一步。”为了表示对学习书法的决心,李真特意刻了一枚印章,上书“六十学书”,意在强调自己在六十多岁时开始学习书法的决心与珍惜时光的信念。

李真在学习书法方面不遗余力,他收集了历代书法大家的作品进行临摹,每天废寝忘食。他不仅追随书法名家的足迹,向他们请教,甚至向初出茅庐的青年书法家们请教,努力丰富自己的视野。在李真看来,凡是能够提升自己书法水平的人,都是他可以学习的对象。

有一次,一位书法杂志社的编辑向李真发送了一封信,提出了他的一些作品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给出修改建议。李真仔细试写,觉得编辑的提议相当中肯,于是特地前往杂志社,亲自找到那位编辑,对他说:“谢谢你,同志,你的建议真不错,我认同那几笔确实存在问题。”事后,这位编辑感慨万千,赞叹道:“李真将军真的是一位对书法充满热爱的艺术家!”

李真曾经表示:“书法是无声的诗、无声的舞、无声的音乐,每日练习书法,都让我享受到一种美的快乐。”经过多年的刻苦练习,李真在书法上达到了相当高的造诣,尤其擅长隶书和行书,隶书以其苍劲古朴著称,而行书则更加灵活自如,李真能在这两种书法风格之间自由转换,堪称“下笔如有神”。

在那些年里,李真的书法作品不仅在国内的多个展览上引人注目,也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他被誉为“将军书法家”。然而,对于自己所取得的成绩,李真却始终保持谦逊的态度,表示:“我还远远称不上‘书法家’,在书法的这条路上,我依然是一个求知的学生,还有许多东西需要学习。”

后来,李真在艺术界的贡献进一步扩大,他曾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的理事、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的代理会长和常务副会长等职务。他将自己多年的学习经验总结成书,写成《老年人学书法》,该书至今仍被视为老年人学习书法的经典教材,传承着这位伟大艺术家的智慧和热爱。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知识网 » 开国少将李真,67岁学习书法,成为著名书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