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知识网 中意知识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生活 »

怀素“千金帖”真迹重现人间,却是小草书法艺术的巅峰之作!

它,被尘封千年。

它,价值连城。

它,被誉为“天下第一小草”名帖。

谁能想到,在一个普通的2017年,怀素的《小草千字文》纸本真迹(又称《千金帖》)竟重现人间!

我们常见的“怀素草书”多是摹本,流传数百年。

而今天要说的这件宝贝,却是唯一一件存世的怀素小草书法真迹!

独具慧眼的学者黄锦祥发现此宝后,书法界为之震动。这位学者不仅找到了这件稀世珍品,还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和精心保护。

怀素,这位唐代著名书法家,与张旭并称“草圣”,其书法自古便有“一字值千金”的美誉。

按今天的市场价值来算,一个字价值或超千万,堪称史上最值钱的草书!

这份《千金帖》真迹仅存530字,却凝聚了草书艺术的最高境界。

“藏真妙于瘦”——黄庭坚的这句评价,道出了怀素草书的精髓所在。

瘦、劲、灵动,这是怀素小草书法的三大特点。

如果说张旭草书是“妙于肥”,那么怀素则是“妙于瘦”。这两位大师,共同构成了唐代草书艺术的巅峰。

瞧那笔法,瘦劲有力!

看那字迹,一气呵成!

整幅作品如行云流水,宛如“松风流水天然调,抱得琴来不用弹”。

古代书法家薛绍彭曾感叹:“怀素唐朝草圣超群,所谓笔力精妙,飘逸自然,非学之能至也。”

这不是虚言。

《千金帖》的每一个字都凝聚着怀素毕生的功力,笔笔有来处,笔笔有归宿。

笔锋转折处,有如龙行天际,挥洒自如。

连绵处,如行云流水,一气贯之。

静观其形,动察其势,无不显示出唐代书法的典雅风范。

《千金帖》的流传经历堪称传奇。

据考证,此帖在唐宋年间已流散海外,隐匿千年之久。

它最初随着僧人友好使者被带到日本,在异国他乡获得了精心保存。

正因如此,它才幸运地躲过了唐、宋、元、明时期的兵燹。

到了清代,这件珍品终于被热爱怀素书法的藏家带回中原。

它神秘莫测。近年又一度流落于书肆之间,直到被黄锦祥发现并收藏。

这份530字的《千金帖》,承载着1300年前的艺术巅峰,也见证了中国书法艺术的辉煌历程。

“草书天下称独步”——诗仙李白这样赞美怀素。

非虚言也!

从技法上看,《千金帖》笔法纵横变化,气势磅礴,又不失精微细致。

转折处如刀斧劈山,轻重处如春风拂柳。

结字上,疏密有致,奇正相生。

章法布局,错落有致,呼应自然。

怀素的草书,不是狂草,而是在狂放中见典雅;不是呆板,而是在规矩中见变化。

这种“不拘一格”却又“不离法度”的艺术境界,正是《千金帖》最为珍贵的艺术特质。

著名书法家伍嘉陵赞曰:“素师小草瘦劲自然,应规入矩,得二王遗韵。”

网友称道:“这件纸本小草真迹,何止一字千金,简直是无价之宝!”

怀素的《千金帖》,是中国草书艺术的“活化石”,见证了唐代书法的辉煌成就。

它不仅是艺术品,更是文化遗产。

对于书法爱好者而言,《千金帖》的重现,无异于发现了一座艺术宝库。

当你临摹《千金帖》时,仿佛能与千年前的怀素对话。

感受那笔下的游走,体会那墨色的变化,领悟那心境的转换。

这不仅是书法艺术的学习,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心灵之旅。

想要领略怀素草书的风采,不妨从《千金帖》入手。

观其形,察其势,悟其神。

让我们向这位唐代书法大师致敬,向这件重现人间的艺术瑰宝致敬!

千年流转,墨韵犹新。

怀素的《千金帖》,正等待着更多人的发现与欣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知识网 » 怀素“千金帖”真迹重现人间,却是小草书法艺术的巅峰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