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宫廷重器:帝王品味与时代风华
(一)雍正青花巅峰之作 —— 清雍正青花穿花龙纹大凤尾尊
在香港保利 2025 春拍中,一件清雍正青花穿花龙纹大凤尾尊格外吸睛,成为全场焦点。此尊高 70cm,体量硕大,造型优美,整体线条流畅自然,宛如凤凰舒展尾羽,尽显优雅大气。
它的周身绘满青花五爪飞龙,飞龙姿态各异,气势磅礴,于折枝繁花中肆意穿梭,仿佛在诉说着盛世的辉煌。其龙纹描绘得极为生动,龙姿矫健有力,龙鳞细腻逼真,怒目圆瞪,鬃毛秀密,龙角煊赫,尽显皇家威严。穿梭其间的折枝繁花,枝叶翻转灵动,花朵各具风姿,或娇艳盛放,或含苞待放,为威严的龙纹增添了几分灵动与温婉 ,形成刚柔并济的独特美感。
青花发色浓艳深沉,以堆栈法仿效早明青花瓷深浓带黑斑效果,却又青出于蓝。在稳定而浓淡一致的发色中,纹饰显得强而有力,均匀分布的黑斑仿若点睛之笔,反映出雍正一朝瓷艺技术的高超。这种对前朝青花美学的追摹与创新,不仅体现了雍正帝对传统的尊崇,更展示了清代瓷匠的精湛技艺与创新精神。
查阅公私收藏,与这件凤尾尊制式相同者仅两例,一为北京故宫珍藏,另一于 1997 年在佳士得香港拍卖。物以稀为贵,此尊的稀缺性无疑进一步提升了它的价值。作为雍正朝的宫廷重器,它以大气的比例和复杂的装饰,象征着权力与荣华,最终以 1920 万港元成交,领衔古董板块,成为当之无愧的明星拍品。
(二)康熙官窑极简美学 —— 清康熙青花龙纹小茶叶罐(一对)
同样出自清代官窑的,还有一对估价高达 680 万港元的清康熙青花龙纹小茶叶罐。这对盖罐造型精巧,圆口、短颈、丰肩、鼓腹,下腹内敛,圈足,线条圆润流畅,给人一种简洁而不失优雅的感觉。瓷胎坚致细腻,犹如羊脂美玉般温润;釉面洁白光润,仿佛皑皑白雪般纯净,为外壁的纹饰提供了完美的衬托。
罐身外壁绘制龙赶珠纹,龙纹下颚兜齿,牙爪锋利,毛发飞扬,正奋力追赶着火珠,威风凛凛的神态跃然眼前。在素净白地上,仅绘此逐珠龙纹,无须任何赘饰,却营造出一种简洁内敛、清新雅丽的独特韵味。这种极简的设计风格,正是康熙官窑瓷器的一大特色,体现了康熙时期独特的审美追求。
据记载,这种清新雅丽的御用瓷器应为刘源设计。刘源在康熙十八年(1679 年)应诏入京任画师,1682 年奉命为景德镇御窑厂督陶官臧应选设计瓷样。他与臧应选共同发展了康熙御窑瓷器,开创了与明代不同的风格 ,印证了康熙官瓷的多样化与当朝特色。《清史稿》记载:“时江西景德镇开御窑,源呈瓷样数百种,参古今之式,运以新意,备诸巧妙。于彩绘人物、山水、花鸟,由各极其胜。” 此对茶叶罐便是最好的例证。
更值得一提的是,据《清代瓷器档案全集》载,“热河行宫梨花伴月西围房存康熙款青龙小盖罐 10 件。” 依此描述,档案所载很可能就是本品。热河行宫是清代皇帝的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这里所藏均为皇帝御用器皿,这无疑更加证明了这对茶叶罐的珍贵。它不仅是一件精美的瓷器,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承载着康熙时期的宫廷文化与皇家风范。
二、文人雅趣:文房珍玩与文人情怀
(一)玉质臻品的典雅之美 —— 清雍正 / 乾隆白玉浮雕云龙纹六方瓶
在古代,玉器不仅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更是文人雅士寄托情怀的载体。在此次香港保利 2025 春拍中,一件清雍正 / 乾隆白玉浮雕云龙纹六方瓶备受瞩目,它宛如一位穿越时空的雅士,静静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
此瓶由整块白玉精心雕琢而成,玉质洁白温润,仿佛羊脂般细腻柔滑,触手生温,散发着柔和的光泽,彰显出无与伦比的尊贵与典雅。工匠运用高浮雕技法,在瓶身外壁雕出一条带角五爪苍龙,龙首低开于瓶腹,形态苍老威猛,每一处细节都刻画得栩栩如生。五爪刚劲有力,龙须根根分明,仿佛在风中飘动。龙身向上延伸至瓶口,蜿蜒曲折,似在奋力攀附,又似在追逐着瓶口那熠熠生辉的火珠,线条流畅自然,动感十足,将龙的矫健与威严展现得淋漓尽致 。
除了雕龙部分,其余瓶身皆为素面,这种简洁的设计,恰恰体现了工匠对玉质的高度自信。就像古人崇尚的 “大道至简”,无需过多修饰,玉质本身的美好便能自然流露,给人以质朴而纯粹的美感。在清代,尤其是乾隆时期,帝王对古物的喜爱达到了极致,玉匠们在仿古玉器的制作中,大胆创新,根据玉料的形制,巧妙地改变旧有的组合关系,加入新创的素材,形成了 “师古而不泥古” 的独特风气 。
这件玉瓶正是乾隆时期宫廷陈设用具的典范之作,它用料硕大,却毫无绺裂瑕疵,工艺精湛,造型古朴厚重,琢刻规整,尽显皇家风范。在清宫玉雕中,玉瓶常被用于陈设或插花,承载着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通观此瓶,不仅能感受到它的工艺价值,更能从中领略到清代帝王对古物的推崇,以及他们追慕淳朴古风、修养德行的精神追求。
(二)单色釉的含蓄魅力 —— 清雍正粉青釉六联瓶
文人的世界里,含蓄之美一直备受推崇。在瓷器的世界中,单色釉瓷器便完美诠释了这种含蓄之美。清雍正粉青釉六联瓶,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此瓶造型极为独特,瓶体由六个小瓶紧密相连组成,宛如六颗璀璨的明珠相互辉映,取珠联璧合之意,寓意 “五岳齐天” 。这种独特的造型并非凭空而来,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的五管瓶、五联罐,历经各朝各代的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到了清朝雍乾之际,御窑厂更是致力于摹古创新,烧造出了许多融合高超技术与奇思妙想的新瓶式,六联瓶便是其中之一,而以粉青釉呈现者则更为少见。
再看它的釉色,粉青如碧玉般温润凝腻,给人一种柔和、宁静的美感。釉面匀净莹亮,仿佛一泓清泉,倒映着岁月的痕迹。雍正朝的单色釉瓷器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审美著称于世,工匠们对釉料的调配和烧制火候的掌握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使得每一件单色釉瓷器都成为了艺术珍品。这件粉青釉六联瓶,釉色纯正,形制典雅,正是雍正帝对素雅之美追求的生动体现 。
作为雍正朝单色釉瓷器中的上乘之作,它成交价高达 744 万港元,这不仅是市场对它艺术价值的高度认可,更是它独特魅力的有力证明。它静静地伫立在那里,以其含蓄而内敛的美,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让我们得以透过它,领略到雍正时期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和精神世界。
三、高古遗珍:历史沉淀与工艺传承
(一)钧窑釉色的奇幻世界 —— 明早期官钧窑玫瑰紫斑罐
高古瓷器,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沉淀,每一件都是工艺传承的结晶。在本次拍卖中,明早期官钧窑玫瑰紫斑罐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藏家的目光 。
这件罐高 20cm,造型古朴大气,罐身线条流畅自然,给人一种沉稳而庄重的感觉。它的釉色堪称一绝,天蓝与玫瑰紫两种颜色自然融合,相互交织,形成了一幅如梦如幻的画面。浓艳处,如晚霞般绚烂夺目,仿佛将天边的美景凝于一器;淡雅处,似碧空般清澈宁静,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致远的心境。器口沿因釉层较薄,呈现出透亮如冰的质感,宛如一条晶莹的丝带环绕着罐身 。仔细观察,还能发现釉面上的 “蚯蚓走泥纹”,这些纹路犹如蚯蚓在泥中爬行留下的痕迹,自然而生动,为这件器物增添了几分古朴的韵味 。
关于钧窑的断代问题,一直以来都存在争议。部分学者认为钧窑始于宋代,是宋徽宗用来种花,置于御花园 “艮岳” 的器皿 ;但也有考古证据表明,一些官钧窑器物可能是明代初期所制 。这件玫瑰紫斑罐的断代同样存在疑问,然而,这并不影响它的艺术价值。它独特的釉色层次,以及古朴的造型,完美地承载了钧窑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的神奇魅力,是高古瓷器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
(二)青铜器的瓷上演绎 —— 清乾隆青花海水云龙捧寿图折沿大盘
在古代,瓷器不仅是实用的器具,更是艺术的载体。清乾隆青花海水云龙捧寿图折沿大盘,就是一件将艺术与寓意完美结合的佳作。
此盘折沿宽平,胎体厚重,给人一种沉稳大气的感觉。盘心以青花绘制海水云龙纹,巨龙昂首挺胸,身姿矫健,五爪锋利,仿佛在云海中翻腾,展现出无与伦比的威严。周围的海水波涛汹涌,浪花飞溅,更衬托出龙的气势磅礴 。在龙纹之间,巧妙地穿插着寿字纹,寓意着福寿安康、吉祥如意 。这种将传统纹饰与吉祥寓意相结合的手法,正是乾隆朝瓷器的一大特色。
乾隆时期,国力强盛,文化艺术繁荣,瓷器制作工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工匠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将各种精湛的技艺运用到瓷器制作中。此盘纹饰繁复精美,青花发色沉稳,浓淡相宜,层次分明,无论是龙纹的刻画,还是海水的描绘,都栩栩如生,展现了乾隆官窑瓷器的华丽风格与精湛技艺 。
据记载,这类大盘在雍正时期就已出现,乾隆朝延续烧制,且多为督窑官唐英亲自画样,多用于皇宫席宴及特定隆重的祝寿场合,属万寿级别的官窑极品 。它不仅是一件精美的瓷器,更是历史的见证,让我们得以透过它,领略到乾隆时期的宫廷文化与盛世风华 。
四、市场聚焦:成交亮点与收藏趋势
(一)千万级拍品的市场号召力
在本次香港保利 2025 春拍中,瓷器板块的表现可谓亮眼,尤其是那些成交价超千万港元的拍品,更是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其中,清雍正青花穿花龙纹大凤尾尊以 1920 万港元的高价成交,这一成绩不仅彰显了这件拍品的非凡价值,更体现了市场对清代宫廷御瓷的高度认可。
从工艺角度来看,这件凤尾尊堪称清代瓷器工艺的巅峰之作。其青花发色浓艳深沉,以堆栈法仿效早明青花瓷深浓带黑斑效果,却又青出于蓝,反映出雍正一朝瓷艺技术的高超。在稳定而浓淡一致的发色中,纹饰显得强而有力,均匀分布的黑斑仿若点睛之笔,让整器更具艺术魅力。而且,它的纹饰极为精美,周身绘满青花五爪飞龙,飞龙姿态各异,气势磅礴,于折枝繁花中肆意穿梭,尽显皇家威严。这种将龙纹与花卉纹相结合的设计,既展现了皇家的尊贵与威严,又增添了几分灵动与温婉,形成了刚柔并济的独特美感 。
除了工艺精湛,这件凤尾尊还拥有清晰的来源、出版及展览记录。它来自香港重要藏家收藏,购于上世纪 80 年代,后于家族中承传。这样的传承有序,无疑为它增添了更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也让藏家们对它的真伪和品质更加放心。对于高端藏家来说,一件拍品的稀缺性与历史价值是他们最为看重的因素之一。清雍正青花穿花龙纹大凤尾尊不仅工艺精湛,而且存世稀少,查阅公私收藏,与这件凤尾尊制式相同者仅两例,一为北京故宫珍藏,另一于 1997 年在佳士得香港拍卖。物以稀为贵,这种稀缺性使得它在市场上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满足了高端藏家对稀缺性与历史价值的追求 。
(二)多元化的收藏选择
收藏市场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多元化。在本次春拍中,除了备受瞩目的宫廷重器外,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拍品,为不同层次的藏家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漱玉:致中和璞堂藏玉器及文房雅玩” 专场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个专场带来了 140 余件玉石文房雅器,涵盖了新石器时期至明清历代的作品。这些器物不仅品类丰富,而且主打中低价位,让更多的收藏爱好者有机会参与其中。从新石器时期的古朴玉器,到明清时期的精致文房用具,每一件都承载着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藏家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预算,选择适合自己的藏品,感受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魅力 。
高古瓷器在本次拍卖中也表现亮眼。例如唐代三彩蓝釉碎花女俑,以 153.6 万港元成交。这件女俑造型生动,色彩鲜艳,蓝釉的运用更是为其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它不仅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更是研究唐代社会生活和文化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这类高古瓷器兼具学术性与艺术性,它们的出现,显示出市场对这类拍品的关注。越来越多的藏家开始认识到高古瓷器的价值,它们不仅具有艺术欣赏价值,更能让我们了解古代的历史和文化 。
这种多元化的收藏选择,反映了收藏市场的成熟和活力。不同层次的藏家都能在市场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藏品,无论是追求高端品质的顶级藏家,还是刚刚入门的收藏爱好者,都能在这个市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和价值。这也为收藏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收藏的行列中来,感受艺术的魅力,传承历史的文化 。
五、结语: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
香港保利 2025 春拍的瓷器 TOP10,是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每一件拍品都是历史与艺术的结晶。它们从岁月深处走来,带着往昔的故事与韵味,诉说着中国古代工艺的辉煌 。
从宫廷重器到文人雅趣,从高古遗珍到市场焦点,这些瓷器不仅展现了精湛的工艺,更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审美观念和文化内涵。无论是收藏爱好者还是艺术研究者,都能在这场拍卖中感受到中国瓷器的独特魅力 。
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见证了王朝的兴衰、时代的变迁;它们也是艺术的传承者,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创造力。每一道纹饰、每一抹釉色,都蕴含着古人的匠心独运,让我们得以透过它们,触摸到历史的温度,领略到艺术的魅力 。
这场春拍,不仅是一次艺术品的交易,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它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国瓷器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期待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艺术珍品出现在拍卖市场上,续写中国瓷器的传奇 。
你对哪件拍品最感兴趣?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让我们一起交流,共同感受艺术的魅力 。
专委会文章来 源于作者授权或者投稿文章,大部分转载文章都尽量标明了出处以及作者信息,版权都归作者所有,若涉及到版权问题,请添加微信:1028850031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