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知识网 中意知识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生活 »

AI眼中的艺术长啥样?港科大(广州)"衍场"开幕

5月16日下午,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举办“衍场”开幕仪式。该活动由港科大(广州)计算媒体与艺术学域(Computational Media and Arts,下称CMA)承办,主要聚焦艺术创作与研究过程,集中呈现近30组博士研究创作。

“衍场”是港科大(广州)建校以来首个大型媒体艺术活动,也是CMA建立以来首次正式大规模成果汇报展示。本次活动包含主题展览、展演、工作坊及学术研讨会。其中,展览与展演单元展示了CMA基于学术研究的跨学科作品。本次展览将持续至5月21日。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举办“衍场”开幕仪式

“衍场”的“衍”指的是什么?

港科大(广州)计算媒体与艺术学域主任、教授张康表示,“衍”就像万花筒一样,因为有了各种光的结合,所以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反光。这隐喻着不同学科、不同知识结合产生的碰撞,也会产生更多的创新。

“衍”字本指水流顺河道汇于海,引申指蔓延、扩展、漫步,又可引申为富足。

“我们看见了机器,机器也在看见我们。”“衍场”联合策展人,博洛尼亚大学艺术、历史和社会博士生Beatrice Sartori表示,本次展览的主题并不仅仅是从人类的视角看AI生产艺术作品,也是在探索在AI眼中是怎样的。她认为,本场活动有助于让大众提升对科技的认知,也能够探索科技在超越人类认知范围内的潜力。

AI赋能高校艺术教学,都会产生哪些影响?

港科大(广州)信息枢纽院长、教授陈雷表示,计算媒体与艺术的结合让艺术不再是单纯的文科专业。他认为,AI进入艺术专业,意味着未来艺术学生可能需要更多工程方面的技术,而不仅仅是练好艺术创作的基本功就可以了。

“AI是一个博古通今的百科全书。”陈雷还认为,教学过程中常常要和AIGC打交道,但是如果直接把AI产品搬来就用,会对学生的创作产生不利影响。他表示,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让AI产生更多的教学素材,而不是完全让AI做教学的主导。比起传统的艺术教学方法,这种方式可以让授课内容更加丰富。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是由广州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合作设立的办学机构,于2022年9月1日正式开学。该校的CMA学域关注利用新技术进行艺术创作和视觉交流,包括利用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的艺术,利用人工智能(AI)创作的艺术,信息艺术和设计,以及数据可视化。

“衍场”展出作品

南方+记者 黄子欣

图片由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提供

【作者】 黄子欣

广东教育头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知识网 » AI眼中的艺术长啥样?港科大(广州)"衍场"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