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知识网 中意知识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生活 »

17岁高中女生戴百万珠宝?父亲发文否认,家长该教怎样的价值观?

一对标价百万的英国Graff钻石耳环,让17岁的高中生演员黄杨钿甜成了舆论焦点。这位演过《楚乔传》《如懿传》的小姑娘,本该因演技受关注,却因一张佩戴奢侈品的照片被推上风口浪尖。网友们扒出耳环价值超百万,相当于三线城市一套房,更有人直接发问:她父亲曾是公务员,家里哪来的钱买这个?(源自湖南日报等媒体)

这场风波始于一张照片,却引出了更深层的讨论。黄杨钿甜父亲很快回应,说耳环是孩子妈妈的饰品,还是高仿,自己早从雅安市经信局辞职下海,收入合法。但网友发现,他2017年辞职后注册的公司,恰好承接了他曾经负责的灾后重建领域业务,妻子开移民咨询公司,舅舅也涉足生物科技。这些巧合拼在一起,难免让人多想:公务员家庭的钱从哪来?更关键的是,父母给孩子展示这样的生活方式,到底想传递什么价值观?

其实大家纠结的不是耳环真假,而是背后可能存在的"特权便利"。就像网友说的:"我们怕的不是有钱,是钱和权搅在一起说不清。"黄杨钿甜父亲处理质疑的方式更值得玩味——不接电话、直接发律师函,这种"用强硬态度回应质疑"的做法,无形中给孩子示范了用权力而非道理解决问题的思路。让未成年女儿戴百万首饰拍照,哪怕真是高仿,也容易让孩子形成"贵的就是好的"这种片面认知。

数据更让人忧心。有调查显示,超六成中学生觉得"家庭背景比努力重要",这个比例在公务员家庭孩子中更高。黄杨钿甜父亲从灾后重建项目辞职后经商,疫情期间又转型生物科技,发文前闪电变更公司股东,这种"跟着政策风向走"的经商轨迹,如果解释不清,孩子很可能以为"关系比本事重要"。

这场风波里,最该讨论的是家庭教育。雅安官方已介入调查,但比结果更重要的是反思过程。有老师让学生讨论"如果有百万怎么花",答案五花八门——建图书馆、给父母养老、买球鞋……孩子们的想法,恰恰反映了不同家庭的价值观熏陶。黄杨钿甜的父母本可以借机和孩子探讨财富意义,却把机会浪费在晒奢侈品上。

有意思的是,事件发酵后二手平台"高仿奢侈品"搜索量猛涨,六成是年轻人在搜。这说明很多孩子正在物质焦虑中迷茫,而黄杨钿甜事件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不同家庭的教育选择。比如全红婵父亲拒绝企业送房,坚持"荣誉要自己挣"。两个家庭,两种活法:一个留钱留物,一个传精神传骨气。

耳环风波会过去,但留给社会的思考不会消失。每个家庭都该问问自己:我们想给孩子留下什么?是特权的保护伞,还是照亮人生的价值观?答案不在珠宝豪车里,而在父母日常的一言一行中。毕竟,最好的教育不是说出来的,是做出来的。

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欢迎留言讨论。

(图源网络,图文不相关,侵联删)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知识网 » 17岁高中女生戴百万珠宝?父亲发文否认,家长该教怎样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