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知识网 中意知识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生活 »

实力派书法家尉新民:双笔书法 神奇绝美

尉新民书法作品《双福》《双福双寿》

遂心应手挥真气 双笔书法堪绝学

--记著名书法家尉新民

纵观历代书法大家,皆是至情至性之人。诸如颜鲁公椎心泣血的悲愤文稿,张旭、怀素醉酒而书的癫狂天性亦或是王羲之于兰亭咏怀的雅集感叹。都是完全契合了书论真诠,即书道玄妙,必资于神遇,不可以力求也!今尉新民先生书功也是如此,作为古之学者,先生既师前人真迹,又得前人胸襟。所以观其笔墨挥毫间,吐露的是率意之性,同时也是以神情为精魄的技道真诀!夫翰墨大成者,尉新民先生的确是当之无愧!在书法上,尉新民先生尤以颜鲁公、二王下功最深。是谓得魏晋之风骨,书以臣子气象!由此参透诸家,熔铸一格,最终成就了他那逸笔生辉、书卷气浓的翰墨特色。尤令人叹为观止者,乃先生双管齐下之绝技。虽不能亲见先生挥毫,但足可以从书中感其左右开弓之势,双毫并运,或如鸾凤和鸣,或似龙蛇竞走。一笔未收,一笔又起,墨法淋漓间,字字皆是遂心应手:气势磅礴处,行行俱见匠心独运。直至终篇,双笔齐收,竟无半点滞碍。在当今书坛内,能够恪守传统者本就不多,而如先生这般既能深研古法,又能复创双笔绝艺者,方才是真正的翰墨奇才!在用笔上,尉新民先生总是能提笔写就万千气象,尤其是对整幅书作的结构布局,更是达到了一种“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的经营高度。于联络处见章法;于酒落处见意境,曳处乃用使转,牵连时自有承接,两笔之间,对称开阖。如此字字造险生奇,正是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而所谓八面出锋者,又岂独称点画之谓?实乃先生整体书气之写照也!恰如清人朱和羹于《临池心解》中所言:“作字如应对宾客。一堂之上,宾客满座,左右照应宾客不觉其寂,主不失之懈!”遂心应手挥真气,双笔书法堪绝学。尉新民先生于书法一道,真可谓是“守正出奇之典范。其作上得传统法度之精髓,下又具双笔挥毫之胆识,如此功有所成,技更堪绝!而时下书坛之所以困于形骸者众多,根本原因也就是在于未能参透“技进乎道”的翰墨真谛。但对今日的尉新民先生来说,传统之道是根基,却绝不是桎梏,其双笔绝艺也非为炫技,实是数十年如一日“由技入道”的自然呈现。笔走龙蛇间,尽皆臻于物我两忘之化境,翰不虚动,下必有由,大家风范,名副其实!

著名书画艺术评论家 刘振明

2025年4月14日书于北京

尉新民书法作品《五福临门》《双笔天道》

许多书法界人士评价尉新民:楷书的磨炼,使其书循规入矩、结体端稳。在草书方面,尉新民尤喜怀素、张旭等狂草大家,用力至深。但见其挥毫泼墨,起、运、转、止,无不丝丝入扣,笔随意到,沉着从容;提、按、顿、挫,无不运转自如,似成竹在胸。

尉新民书法作品《双笔家好月圆》《筑建新长城 共圆中国梦》

清人龚贤说:“笔要中锋第一,唯中锋乃可以学大家。”钱杜说:“作书贵中锋。”观尉新民书作,其行草中锋用笔,偶用侧锋,力透纸背,入木三分。那笔管垂直、心正锋正、无垂不缩、无往不收、逆锋起、回锋收、欲右先左、欲下先上,这需要常年的笔耕不辍。他讲求起笔无顿痕、行笔沉涩、收笔截然而止、毫无疙瘩。力平而留,到处可收。整个写字过程中锋中有侧,侧锋中有中,中侧结合而不断矛盾统一,使起笔、运笔、收笔、连绵不断。

尉新民书法作品《草书春到百花香满地,福来万事喜临门》

尉新民还强调用笔使转所呈现的形质骨力之美。这书中骨力源自篆隶的结体骨架,浓缩于形质节点之上。观其书可看出他使转过程中运用了逆行中锋、标准垂直中锋、顺行中锋。完美地让毛笔在三种中锋之间交替变换,并使用捻管的旋转节奏动作,让书作产生雄健优美的特点。

尉新民书法作品《双笔双福》

“是物皆笔写好字”,无论是什么东西,只要到他手上都可以当作创作书法作品的笔使用,由此他一路探索,一路妙悟,从中捕捉双笔书法的艺术气息,把百家之长融进自己独到才情之中,形成自己别具洞天的双笔书法的艺术样式。

尉新民书法作品《双笔禅道》

尉新民书法作品《双笔人道》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知识网 » 实力派书法家尉新民:双笔书法 神奇绝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