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知识网 中意知识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生活 »

林觉民《与妻书》真迹在厦首展,慕名参观者:赞美伟大爱情,更赞美伟大革命者

《与妻书》在厦门首次展出。

市民慕名参观。

“5·20”来临之际,厦门市博物馆“国家宝藏”特展中,展出了“20世纪最伟大的情书”——林觉民《与妻书》真迹。这份国宝级文物,是首次来到厦门展出。5月18日展出首日,便吸引了大量市民慕名而来。

这封广州起义闽籍烈士林觉民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信,后入选教科书,享有很高的“国民度”。记者了解到,林觉民与陈意映还曾与厦门有一段渊源,这片土地见证了这段动人的爱情故事。

从逃婚出走厦门到写下“最美情书”

据相关资料记载,1905年,18岁的林觉民迎娶同为福州人的陈意映。不过,这对夫妻成婚之前,还有一段与厦门有关的插曲。

央视纪录片《国家荣光》之《碧血黄花 林觉民》中提到,1905年,为了摆脱包办婚姻的礼教束缚,林觉民曾逃婚来到厦门。当得知父亲寻遍厦门旅馆想要找到他的消息,林觉民心软回到福州,与素未谋面的女子完婚。

这名女子就是17岁的陈意映。后来,林觉民与陈意映情投意合,生育2个儿子,还在家中创办女学,并将二人的居所称为“双栖楼”。

从逃婚出走到“最美情书”,这是一曲美与悲剧的交响乐。1911年4月,革命前夕,林觉民在香港写下《与妻书》——如开头“意映卿卿如晤”一句,他在信中一共49次深情地呼唤妻子。

在林觉民参加广州起义牺牲一个月后,陈意映收到了革命党人辗转送来的小包裹,打开赫然是两封绝笔信,即《与妻书》与《禀父书》。在读到“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等语句后,她哀痛过度,早产生下遗腹子林仲新。两年后,陈意映也在贫困和悲痛中郁郁而逝。

战乱期间珍贵文物失而复得

在展览现场,伴随福建博物院讲解员的讲解,市民黄女士来到《与妻书》陈列柜前感叹道:“赞美伟大爱情,更赞美伟大革命者。”市民张先生说,看着这封信件上龙飞凤舞、泣血而就的字迹,他感到深深的震撼,也对林觉民和那个时代走上革命道路的人物产生了更崇高的敬意。

据介绍,1959年,林仲新将《与妻书》献给国家,由福建博物院收藏。

而在此之前,这封打动无数人的书信险些无法重见天日——《国家宝藏》节目中介绍了这段失而复得的故事:在抗战逃难时,《与妻书》《禀父书》曾被劫走。林仲新央求盗贼归还父亲的遗书,而盗贼在读了《与妻书》后,得知作者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也被感动得泪流满面,不仅归还了这两封书信,还把所抢之物悉数奉归原主。

(文/图 厦门日报记者 赵张昀)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知识网 » 林觉民《与妻书》真迹在厦首展,慕名参观者:赞美伟大爱情,更赞美伟大革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