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知识网 中意知识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生活 »

如烟往事如花深情:《广州事情》新书暨文学影像首发

广州城市史研究学者、作家王美怡所著文化史随笔集《广州事情》,日前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5月18日下午,由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广东人民出版社、广州图书馆联合主办的“南风吹竹 妙音希声——《广州事情》新书暨文学影像首发式”在广州图书馆隆重举行,通过声音、影像、剧场构作等多种形式呈现了《广州事情》的文学文本,旨在互联网时代构建立体阅读的新型阅读理念,展开更多的阅读外延。来自省市宣传文化系统的领导专家、知名作家、自媒体达人及百余位读者共同见证了这场别开生面的新书发布仪式。

《广州事情》书影。

首发式上的诗词吟唱。

文史双栖的城市文化记忆之书

两千年广州风雅生活长卷,在王美怡的生花妙笔下徐徐展开,传递出江海日夜流的宏大背景下生长的粤地人文精神、南国草木繁盛的土壤上滋生的蓬勃诗意。

《广州事情》是学者、作家王美怡“最美广州读本”系列的第一本,也是她继入选“中国最美的书2006-2009”的《广州沉香笔记》之后的又一力作。

《广州事情》一书以“城市之风雅颂,文化之如梦令”为目标,作者另辟蹊径,从日常生活的视角来展现广州2000多年的历史人文传统。素馨薰茶、罗浮梦梅、扶胥浴日……作家从故纸册页间挖掘南国市井烟火遮蔽下的文人雅逸美学,尽情书写苏东坡、杨万里、陈白沙、廖燕、屈大均、阮元、冼玉清等文人纵横山海、穿行于文字丛林间的韵事佚闻,借此寄寓作者的文化兴叹和美学趣味。

谈到新书的创作理念时,王美怡说:“《广州事情》承继的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源远流长的小品文创作传统,是对古典文化传统的深情回望和接续,是一种出走后的再回归。”

王美怡为读者签名。

作者王美怡在首发式上讲述创作心路。

《广州事情》首发式在“江海日夜流”的视觉美学背景下,揭开了一场立体阅读实验的序幕,通过层层叠加的媒介共振,重构文字世界,呈现阅读的多重维度。

“风日水滨,清露未晞。薰风南来,荏苒在衣。南风吹竹,妙音希声。南有嘉木,奇花初胎。”当四言诗吟唱《有风自南》的音律还在剧场间袅绕时,《桨声艇影里的荔枝湾》已伴着艇仔粥的叫卖声、泮塘之上的阵阵荷香、珠江畔的水浪声,迅速打开观众的五感,构建出让人沉醉的时空蒙太奇。

首发式上的古琴表演。

古琴曲《流水》的徐徐琴音尚未止息,与书同名的《广州事情》城市文学影像便带领观众跟随白衣少女区桃展开一场美妙的都市漫游。镜头穿梭于骑楼光影与珠江夜色之间,细腻捕捉广州从旧时光到现代都市的变迁,在浮光掠影中沉淀出城市的厚重历史。

在谈到首发式对立体阅读的探索时,总策划符文瑜说道,“立体阅读,是以文学文本为母体,将文意立于现实空间场域,把文思重构并转译成另一种艺术表达方式,产生当下的后现代剧场式的观演关系,从而为阅读展开更多的外延形式,为阅读插上想象的翅膀。”《广州事情》的文字像一颗种子,影像、朗诵、音乐、艺术对它的再创作使其生长为森林,搭建起“文学—视觉—听觉”的互文关系。

从城市文学文本到城市文学影像

当王美怡笔下“旧城乐园志”的古典风韵与“南州佚闻抄”的历史褶皱被注入当代青年的镜头语法,城市叙事便挣脱了文字的二维平面,在虚实交织的感官场域中重新生长。以《广州事情》为文学背景并同步首发的同题城市文学影像是用镜头写就的一封城市影像信。“兰圃阅微,怀梦草记”是该片的文学主题。导演迟迟以冰裂的素馨花为显微镜,窥见砖缝里蛰伏的百年晨昏——那些被嘈杂车流覆盖的、正在消逝的微末事物,恰恰是城市最永恒的记忆基因。

《广州事情》文学影像镜头之一。

短片中,兰圃、荔湾湖、爱群大厦、粤海关遗址等旧日时光的遗迹被重新雕刻。“冰花在故事结尾缓缓化成水珠,我们才明白这座城市最动人的地方:那些看似凝固的历史,其实永远在悄悄生长。”影片导演迟迟说。

从“读城”到“拍城”,从城市文学到城市文学影像,一群95后的青年电影人打破传统拍摄框架,通过虚构角色与真实场景的交融,探索城市青年影像的崭新表达——既是对历史的凝视,亦是对未来的提问。

基于这次首发式上文本与影像结合的创新尝试,广州图书馆广州纪录片研究展示中心计划与广东人民出版社联手开启“广州青年城市文学影像计划”,让青年人借影像与城市历史文化发生深度关联,从阅读城市走下书写城市、拍摄城市,传递城市文化的“生生之美”。

《广州事情》及所附藏书票。

探索阅读的N种可能

在注意力碎片化的时代,单一形态的纸质书已无法承载文学的全部能量。《广州事情》以文字为原点,试图构建“一源多用”的IP开发体系。

广东人民出版社《岭南文库》编辑部的年轻编辑团队进行新的探索和尝试,在该书的选题策划阶段已经开始预设多维开发路径:纸质书承担深度阅读功能,同名城市文学影像从视听角度还原文字现场,多语言朗诵演绎文本形成有声文学。

除以上多元化的文学呈现形式,《广州事情》的编辑们还设计了“可感知的文学”衍生品,如书袋添加与广州月令相关元素,藏书票则选取有代表性的广州老照片。而“南风吹竹 妙音希声”发布会本身,也是出版界在互联网时代开拓新的疆域的有效尝试,是一场打破载体桎梏的文化实验。

作者向广州图书馆赠书。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知识网 » 如烟往事如花深情:《广州事情》新书暨文学影像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