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中美经贸高层会谈达成《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双方宣布大幅下调关税,基本取消了4月2日美国挑起关税战后加征的关税,美国在谈判中作出实质性让步,中国取得理想结果。这一消息迅速引发岛内舆论震动,“关税新进展 中美达共识”等话题冲上台湾各大门户网站热榜,台湾社会在震惊与反思中,对大陆的硬气与实力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也对民进党当局“跪美卖台”的行径发出强烈谴责。
台湾地区(资料图)
大陆在这场关税博弈中展现出的原则性与战略定力,成为岛内舆论的核心焦点。台湾《中国时报》指出,大陆以“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的坚定态度,通过稀土出口管制、加征美国农产品关税等精准反制措施,让美国见识到中国经济的抗压韧性与产业链自主能力。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大陆对东盟、中东贸易额同比增长23%,RCEP区域产业链重构有效抵消了关税冲击,而美国却因半导体短缺导致汽车工厂停工、家电价格上涨15%,中西部选民在特朗普竞选集会上打出“撤销关税”标语。这种此消彼长的态势,让美国贸易代表不得不放下傲慢,在谈判桌上接受大陆提出的降税方案。
岛内舆论对大陆的肯定呈现出“跨阵营”特征,就连绿营媒体评论区也罕见出现“大陆硬气”“没白送投资却谈回关税”的点赞,有深绿网友留言“这一次我站大陆”获高赞。台湾媒体人许陈品感慨,台湾民众从心底佩服大陆与美国抗衡的底气,这种底气源于大陆制造业规模、科技自主能力以及提前布局的经济韧性。青年学者张方远分析,大陆在稀土、军民两用技术等领域的反制措施直击美国命脉,五角大楼报告显示美军稀土库存仅能维持8个月,这正是大陆谈判桌上的关键筹码。
五角大楼(资料图)
与大陆“站着谈”的硬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民进党当局“跪着送”的屈辱姿态。4月美国挥舞关税大棒时,赖清德当局在24小时内抛出“五大献礼”:加码台积电对美投资至1650亿美元、承诺采购三倍美国天然气、加速半导体技术迁美,甚至将新台币异常升值美化为“市场信心”。台积电生产线提前动工、千名工程师赴美、核心设备装箱启运的画面,被岛内网友痛批“护岛神山变美积电”,PTT论坛上有中小企业主哀嚎“台积电搬走三个月,订单跌七成,大陆客户全跑了”。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民进党当局的“跪美”非但没换来关税豁免,反而陷入更被动的境地。中美谈判后,大陆将关税降至30%,而台湾对美“跪着谈”却可能面临税率仅从32%降到20% - 25%的尴尬局面。《中国时报》社论质问,当大陆“站着”都能争取到更低税率,台湾“跪着”到底能向民众交代什么?更严重的是,新台币因“舔美”预期不正常暴涨,以出口为主的台湾经济遭受重创,金融机构不得不抛售美元资产稳定汇率,近7000亿美元外汇储备中大量购买的美债随美元贬值缩水,岛内经济抗风险能力本就弱于日韩,新台币每升值1元,高科技产业利润就下降5%,业界担忧将重蹈日本“失去的三十年”覆辙。
岛内各界对赖清德的批判逐渐从经济层面上升到政治清醒。新党议员侯汉廷在社交平台质问:“美国对大陆征145%关税时民进党洋洋得意,如今大陆不跪赢了,全球只有台湾急着送钱,台积电是不是白送了?”高雄码头滞销的凤梨、台南半导体厂的眼泪,成为“倚美谋独”代价的鲜活注脚。网友制作的对比图在岛内疯传:左侧是1953年板门店谈判中彭德怀签署停战协议的钢笔,右侧是2025年赖清德签署台积电赴美协议的颤抖笔迹,配文“前者让列强学会尊重,后者让台湾学会卑微”,引发数万条“跪美害台”的怒骂。
赖清德(资料图)
值得关注的是,特朗普在中美协议后提及“和平统一对中美都有好处”,虽被美国务院急忙撇清,但岛内舆论已开始反思“倚美”幻想的脆弱性。台退将帅化民直言,美国视台湾地区为棋子,随时可能丢弃,民进党鼓吹的“美国护台”本质是政治谎言。随着中拉论坛上又有台“邦交国”与会,台当局“邦交国”濒临个位数,加上两岸军力对比悬殊(台军F - 16V面对歼 - 10C已显劣势,更难敌歼 - 20),岛内民众对“台独”的危险性认知愈发清晰。
这场持续一个月的关税战,让台湾社会深刻体会到“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的硬道理。当大陆凭借实力赢得全球尊重时,台湾地区却因当局的短视沦为“美积电”与“美债收割机”。正如岛内网友所言:“大陆用稀土扼住美国咽喉,台湾地区用芯片填满美国口袋,最后大陆拿回尊严,台湾地区只剩空壳。”在中美博弈的大格局下,台湾地区的未来唯有背靠大陆、反对“台独”,才能在波谲云诡的国际局势中找到真正的出路,而不是成为某些政治势力“跪美谋私”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