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青杰在挥毫泼墨
书影
《故园清野》之三 50厘米x70厘米 绢本水墨 2022年
《汝州写生》之三 46厘米x68厘米 纸本水墨 2020年
日前,中国当代艺术精品选(第十一辑)《艺无止境——郭青杰卷》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郭青杰1982年生于河南省汝州市,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国画院专职画师,2015年获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学硕士学位,2019年获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博士学位。
《艺无止境——郭青杰卷》为16开本,共收录画家在2020—2024年期间创作的57幅作品,分为《桐花时候》《故园清野》《古邙》三个系列,作品以纸本与绢本为基本材料。
该卷同时收录了郭青杰撰写的文章《故园清野》,东华理工大学教授张健旺博士撰写的文章《堆垛与云烟》——观青杰《桐花时候》系列画作有感。
郭青杰在文章《故园清野》中说:故园是一个相对唯美的词,带着些许舒适与闲隐。而实际上,我所生之地贫瘠且闭塞,有河洛苍茫古厚,又有嵩山山脉附带的群山巨嶂。在山水的风貌上很难做到具体的分类,说它兼而有之,不如说它偏僻小众。小众却不是小气,反而带有一种力量型的苍茫浑厚。这种景象,带有中国式的崇高感、悲凉感。在这个层面上,它又足够的广泛,也足够的传统。因此我在创作中自然会倾向于悲壮性与力量型。如我创作的不同尺幅的《古邙》系列和《桐花时候》《古堡》等都是这样的,在画面上并不讨好,但那种特有的情调却是我特意而为的。
郭青杰在这个命题之下曾写有这么一段文字:邙山其实不是山,是荒坡野岭,蕴含着苍茫与沉重、高古与浑然,那是对悲壮与苍凉笔墨的诠释,也是对恬适优雅的回避与反驳。画人最为河洛邙岭的三四月所动——繁花、黄土与古木新芽。桐花是邙岭最为繁密沉厚的花了,聚散在苍岭野壑之间,和着泥土的味道,既温情又浪漫。显然,它的美并不讨好,也不易轻取,它是你生于斯长于斯的天然获得。这种称之为美的东西,于是就离开了娱乐式的小情调、调侃式的小情趣,是草木、泥土、人畜混合的共生,是朴厚的广大之境。或许依托于某个特定地域的绘画是一种旧有的叙事模式,是对绘画本体语言的脱离,可艺术行为本身哪一件不是假借他物,艺术的忠实再现与主观表现从来都没有孤立存在过,叙事也便无可回避。《故园清野》是一个泛泛的命名,有所指代便有所寄托。
2023年12月,“故园清野——郭青杰山水画作品展”在深圳美术馆开展。《广州日报》刊发的消息说,郭青杰生于中原,学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名家陈平教授的门下,是一位有着严格科班背景的山水画家。在他所出生的中原大地,正是宋代山水画大师郭熙的故乡,从这里不难看出,他对故园的衷情是有缘由的。正如展览策展人覃京侠所说,“故园清野”是郭青杰艺术精神和远大志向的依托,它表现在山水的景象上,天然带着朴厚与祥和,那是世事变迁的复杂情思。表现在画面上的苍凉悲壮是融自由多变的视角与出入自然的浅近体验于一体的。此次展览的作品,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青年画家对山水精神的追寻,创新的勇气和艺术的使命感。(张鸿飞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