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知识网 中意知识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生活 »

定居美国10余年,78岁却回国“捞金”,她凭啥被称“人民艺术家”

头条改版后,新增了广告解锁功能。广告开始播放5秒后,您可以点击右上角的关闭按钮,继续顺利阅读。

如今的娱乐圈,许多明星在成名后选择改变国籍,甚至长期定居海外,这种行为常常让人感到愤慨与失望。然而,有一位演员不同于大多数人,她虽然在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荣获“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在成名后却选择移居美国并在那定居了十多年。即便如此,当她归国后,依旧赢得了国内民众的广泛好评,并且被尊称为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她凭什么能够保住晚节,不受到国内人们的指责呢?

这位演员便是祝希娟,她的名字曾是几代人共同的记忆。祝希娟出生在一个艺术氛围浓厚的家庭,父母的影响让她从小就表现出与生俱来的表演天赋。她14岁时便以童星身份出道,成为新中国最早的一批童星之一,她的首部作品是剧情片《为孩子们祝福》,也正是在这部影片中,祝希娟开始了她的演艺生涯。

1957年,祝希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系统学习表演艺术的理论与技巧。在她求学期间,谢晋导演为了拍摄电影《红色娘子军》在全国寻找合适的演员。当时,电影中的吴琼花这个角色需要一个性格坚韧、勇敢、果断且朴实的形象。谢晋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却始终觉得没有找到理想的演员。直到有一次,谢晋来到上海戏剧学院,偶然间被祝希娟的眼神吸引。祝希娟那双灵动的大眼睛让谢晋瞬间觉得她正是吴琼花的扮演者。

然而,这样重要的决定,谢晋并不敢独自做出,他找来了编剧梁信。梁信也同样为祝希娟的眼神和气质所震撼。为了确保选择无误,两人决定私下再观察祝希娟一段时间,经过几个月的考察后,他们最终确定,吴琼花的扮演者非祝希娟莫属。

祝希娟加入剧组后并没有立即投入拍摄,而是随剧组前往海南体验真实的娘子军生活。每天清晨6点起床,参与艰苦的训练,这些严格的训练让她的生活变得异常紧凑,但祝希娟从未抱怨,而是将这段经历视为宝贵的磨砺。她的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也帮助她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吴琼花这一角色。

电影《红色娘子军》播出后迅速风靡全国,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祝希娟凭借对吴琼花角色的深刻演绎,获得了全国观众的高度评价。她也因此荣膺首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成为中国内地的第一位“影后”。此后,她在《燎原》、《青山恋》、《再见了,巴黎》等影视作品中塑造了众多经典形象,逐渐成为人民艺术家的代表人物。

1998年,60岁的祝希娟从深圳电视台退休,但她退休后的决定却引发了当时国内外的广泛争议。1998年9月,祝希娟与丈夫侯烽民一起移居美国洛杉矶,并创办了“美国琼花影视艺术公司”。作为一位声名显赫的人民艺术家,祝希娟为何选择移居美国?这一决定背后有着深刻的原因。

要了解这一切,我们需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那时,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全国,许多人开始选择移民海外,探寻西方世界的面貌。同时,不少人虽然没有移民,但也渴望了解国外的情况。此时,祝希娟已经在深圳电视台工作,深圳作为经济特区,正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前沿地带。她也敏锐地意识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不仅仅体现在经济上,还对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随着西方文化的逐渐传入,祝希娟开始感到某种不安,许多人对西方世界抱有过于理想化的幻想。

为了能够打破这种幻想,祝希娟决定亲自前往美国,拍摄了电视剧《百老汇100号》。这部剧从在美华人的视角讲述了美国社会的真实面貌,但在中国社会并未引起太大反响。这让祝希娟深刻意识到,要想让“东风”压过“西风”,必须要树立起中国自己的文化自信,同时,也要让更多人了解真实的西方世界。于是,她在退休后决定定居美国,并创办影视公司,推动中美文化交流。

在美国,祝希娟花费了六年的时间自学英语,还考取了美国驾照。她的目的是促进两国的文化互动与理解。然而,在美国的这十多年里,祝希娟所面临的挑战并不轻松。美国一些主流媒体开始大量传播关于中国的负面信息,令美国民众对中国产生了不少偏见。而国内一些“公知”也在不断美化西方,抨击自己的祖国。祝希娟对这种情况深感忧虑,于是她通过镜头记录下了美国社会的真实面貌,力求为中国正名。然而,美国的媒体与政府对舆论的严格审查,让她的努力始终未能取得理想的成效。

2016年,在中美关系急剧恶化,特朗普当选总统之后,祝希娟彻底对美国失去了信心,决定回到祖国。回国后,她开始全身心投入中国影视行业的发展,关注社会问题,倡导乡村振兴、拐卖人口、空巢老人等社会现实问题。她继续为中国的文艺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美国,祝希娟都未曾忘记自己作为一名艺术家的责任。她选择赴美是为了维护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而非去追逐所谓的“美国梦”。她的坚守和付出,正是她作为德艺双馨老艺术家的真正写照。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知识网 » 定居美国10余年,78岁却回国“捞金”,她凭啥被称“人民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