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代林
推开那扇原木色的门,独属于我的一方天地便展现在眼前。这方小小的空间,是我为自己构筑的精神堡垒,我给它取名“香菱书窠”。“香”取自书卷之香、思想之香;“菱”则源于年少时读过的菱角故事,那带着泥土气息的清甜,恰似书籍给予我的滋养;“书窠”,是想表明这里是书籍与灵魂栖息的小小窝巢。
书窠不大,约莫十平方米,却承载着我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知识的渴求。房间的四面墙几乎被书架填满,深棕色的木质书架上,层层叠叠地码放着各式各样的书籍。从经典名著到现代文学,从历史典籍到哲学著作,每一本书都是我精心挑选、悉心收藏的宝贝。它们整齐地排列着,却又带着些许随性,有些书因为被反复翻阅,边角微微卷起,像是岁月留下的吻痕;有些书崭新如初,等待着我去开启未知的世界。
书架的最顶层摆放着几盆小巧的绿植,常春藤沿着书架的边缘蜿蜒生长,嫩绿的藤蔓垂落下来,为这个满是墨香的空间增添了一抹鲜活的色彩。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照在书页上,照在绿植的叶片上,光影交错间,整个书窠都变得温暖而明亮。窗台上还放着一个古朴的陶制花盆,里面种着几株薄荷,每当微风拂过,清新的香气便在空气中弥漫开来,与书香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气息,让人沉醉其中。
书窠的中央是一张简约的书桌,桌面是浅胡桃木色,光滑而温润。桌上放着一盏造型别致的台灯,它的灯罩是米白色的布艺,灯杆是黄铜材质,复古又典雅。每当夜幕降临,打开台灯,柔和的光线便倾泻而下,将整个书桌笼罩在一片温暖的光晕中。此时,世界仿佛都安静了下来,只剩下我与书相伴。书桌上还散落着几本最近正在阅读的书,翻开的那一页上,用彩色的便签纸标记着喜欢的句子,旁边放着一支钢笔,笔尖还残留着未干的墨水痕迹,仿佛随时准备记录下脑海中闪现的灵感。
在这个书窠里,时间仿佛有了不同的刻度。清晨,当第一缕阳光唤醒城市,我喜欢坐在书桌前,泡一杯清茶,翻开一本诗集。在淡淡的茶香中,品味着诗人笔下的春花秋月、悲欢离合。那些优美的诗句,如潺潺溪流,缓缓流入心田,洗涤着尘世的喧嚣与浮躁。午后,阳光慵懒地洒在窗台上,我会斜倚在书架旁的藤椅上,随手拿起一本小说,沉浸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中。跟着主人公一起欢笑、一起流泪,仿佛自己也经历了一场奇妙的冒险。夜晚,万籁俱寂,只有台灯的光晕温柔地包裹着我。这时,我更愿意阅读一些哲学或历史类的书籍,在深邃的思想和漫长的时光长河中,思考人生的意义,感受历史的厚重。
书窠里的每一本书都承载着一段回忆。记得年少时,省吃俭用买下的第一本课外书——《小王子》,那精美的插画、纯真而深刻的文字,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从此,我便踏上了与书相伴的旅程。还有在大学图书馆偶然发现的一本冷门诗集,作者籍籍无名,却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独特的情感世界,让我如获至宝。每次重读,都能有新的感悟。这些书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我成长路上的见证者,它们陪伴我度过了无数个孤独或喜悦的时光。
在这里,我也留下了许多创作的痕迹。灵感迸发时,我会在书桌前奋笔疾书,将脑海中的思绪化作文字落在纸上。有时是一首小诗,记录下生活中的点滴感动;有时是一篇散文,抒发内心的感悟与情怀。那些文字或许稚嫩,或许不够完美,但却是我最真实的表达。书窠的墙壁上,贴着几张手写的便签,上面是突然想到的绝妙句子或写作思路,每当看到它们,就像是与过去的自己进行了一场对话,激励着我不断前行。
香菱书窠,不仅仅是一个存放书籍的地方,更是我的心灵归处。在外面的世界奔波劳累时,只要回到这里,便能感受到一种宁静与安心。在这里,我可以抛开一切烦恼,沉浸在书的海洋中,与古今中外的智者对话,与不同时空的灵魂共鸣。它是我在喧嚣尘世中的一片净土,是我追寻梦想的起点,也是我疲惫时的避风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