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申遗时代,
如何讲好中轴线故事
2024 年 7 月 27 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 46 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 “北京中轴线 —— 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轴线申遗历时12 年,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是一次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行动,极大提升了城市文化内涵,充分展现了文化自信。它向国内外展示了中国对自身历史文化的珍视和保护,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同时,也在文物建筑保护修缮、应对自然灾害影响、鼓励社区居民参与、科学引导旅游发展、提高阐释展示能力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申遗成功为我国乃至世界其他国家古代都城保护理念与做法提供了宝贵的中国案例和经验借鉴,展示了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如何通过科学规划、多方参与和有效管理,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有机统一。
北京中轴线
数字化的持续探索
在推动北京中轴线申遗的进程中,黑弓 BLACKBOW 团队持续深耕,以创新实践为文化传承注入活力。自 2022 年起,黑弓数字文化实验室自主研发的 “悠栽逛中轴”项目,便开启了对中轴线数字文旅领域的深度探索。2024 年 7 月,其与腾讯 SSV 数字文化实验室达成合作,开放 “云上中轴” 小程序探索页面,以数字化手段搭建起大众与中轴线文化对话的桥梁。2024 年 12 月 26 日,经过系统修缮与精心保护的正阳门箭楼,以全新姿态正式对外开放。同期,黑弓 BLACKBOW 以灵动的北京雨燕为灵感源泉,匠心打造的中轴线文化图腾文创玩偶 “京燕中轴线”,作为正阳门官方纪念品入驻正阳门文创空间,将传统意象转化为可触摸、可收藏的文化载体。
在 2025 年深圳文博会上,黑弓团队聚焦 “北京中轴线” 这一核心主题,倾力打造北京展区主装置「都城脊梁」。作为中轴线申遗成功后团队的首次重磅创作,该装置不仅凝聚着黑弓对文化遗产的创新诠释,更引发了团队内部对于后申遗时代的深度思考 —— 如何以更具创意与时代感的方式,持续讲好中轴线故事,成为未来创作的重要方向与使命。
都城脊梁
中华文明 “中正之道”
中轴线不仅是一条物理轴线,更是政治、文化、社会的“精神轴线”,寓意“居中守正”的价值观。此次在主装置的打造中,主题上强化“秩序与包容”的城市气质体现北京作为大国首都的格局。以北京中轴线为精神符号,结合中轴线「飞檐反宇」的建筑美学,通过“起翘屋檐”的流线美学构成”人”字形的空间轮廓,象征“人”对“天道”的呼应。
飞檐反宇,又称飞檐翘角,是指屋檐上翘其角更加突出,犹如飞翼;反宇则指屋檐上仰起的瓦头。这种设计使建筑外形精巧美观,常用于亭、台、楼、阁、宫殿、庙宇等建筑的屋顶转角处。在中轴线上,飞檐反宇的建筑美学以独特的形态构建起“天地人”的诗意对话。向上翘起的檐角仿佛在仰望苍穹,传递着古人对浩瀚宇宙的敬畏与向往;而微微仰起的瓦面则如同一道弧线,将天际的光线与雨水引入人间,暗含着天人合一的哲学智慧。层层叠叠的飞檐,既是空间秩序的精妙注解,更是中华文化 “中”“和” 之道的生动诠释。
精神纽带
“天地人”文化联结
中轴线不仅是城市的物理脊梁,更是勾连天地人的精神纽带。在内容设计上,我们以 “天地人” 为三维叙事维度,通过多元视角的交织碰撞,层层解构其丰富内涵
三者互为经纬,共同编织出中轴线贯通古今的精神图谱,使其成为映照中华文明 “中正之道” 的活态基因链 —— 这条历经七百年岁月淬炼的城市轴线,不仅丈量着都城的物理尺度,更在天地人的交融中,永恒闪耀着东方文明的价值之光。
北京中轴线纵贯北京老城南北,始建于13世纪,此后不断演进发展,形成今天全长7.8公里、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轴线。第一幕「秩序杰作」,以北京雨燕视角,带领观众俯瞰中轴线全局,领略时间与空间的演进。
北京中轴线从选址、格局、城市形态均体现出《周礼·考工记》所记载的理想都城范式,2024年,北京中轴线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这条承载着中华文明守正创新精神的“历史脊梁”正在新时代焕发光彩。第二幕「古建新声」及第三幕「都城几何」,以中轴线上屹立古建的丰厚文化元素进行视觉提炼与再演绎,如彩色琉璃瓦、榫卯规制、汉白玉雕刻、藻井等,通过裸眼3D视效展现中轴线缤纷秩序之美。同时也希望以中轴线之美带动展示北京城市之美,通过北京出圈文化符号“藻井”让观众感受中轴线文化中的“天地之美”“中和之美”。精心剖析每一处藻井的空间层次与图案细节,从繁复华丽的斗拱结构到 寓意吉祥的彩绘纹样,通过艺术解构进行中轴线藻井的艺术化再创作,呈现出先农坛拜殿藻井、天坛祈年殿藻井等视觉内容。
更多
并以手绘的形式还原了其中代表性的纹样元素,如万年桥镇水兽石雕。以细腻的手绘笔触生动还原万年桥镇水兽石雕的独特神韵。从镇水兽的威严神态,到其身上栩栩如生的纹理细节,每一笔勾勒都饱含着对传统艺术的敬意,力求将这些珍贵的纹样元素以全新的艺术形式呈现。
更多
申遗成功不仅是对北京中轴线历史价值的国际认证,更是开启文明传承新征程的时代序章。中国将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为指引,在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自然灾害智能监测、社区居民共建共享、文旅融合可持续发展、文化阐释数字化创新等领域精耕细作,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遗产保护体系。后申遗时代,如何持续讲好中轴故事,也成为新的命题。第四幕「生活万象」及第五幕「永恒中轴」从数字视效影像延展出中轴线上申遗成功后的人民生活图景,并展现了中轴线保护从文化基因传承到科技创新守护的新时代数字文化工程。这条贯穿古今的脊梁,是刻在中华文明基因里的“中正之道”,我们在此交汇,每个瞬间都将成为永恒的新起点。
后申遗时代,讲好中轴故事是传承的使命,更是创新的时代命题。黑弓 BLACKBOW 将持续整合优质文化资源,以数字化创新为引擎,深度激活 “北京中轴线 —— 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 的文化基因,构建兼具历史厚度与科技温度的数字生命力体系。
当这条镌刻着 “中正之道” 的城市脊梁,在数字浪潮中与现代表达相拥,传统哲思碰撞科技力量,古老城垣焕发新生。它正等待我们以鲜活叙事、开放姿态,持续书写新的篇章,让世界读懂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生命力与创造力,见证这一人类城市文明瑰宝永恒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