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上海5月25日电 5月25日,由单向街基金会发起的“水手计划·走向现场”艺术展在上海油罐艺术中心开幕。本次展览集中呈现19位中国青年艺术家、作家、摄影师与学者的创作成果。他们以旅行为方法,围绕气候变化、战争记忆、性别经验、天文观测、昆虫生态与海洋文明等议题展开探索,追问人与其他生命的关联、物质与历史的关系。
这些作品都得到了青年创作者支持项目“水手计划”的资助。该项目自2018年启动以来,鼓励青年以开放姿态面向世界,在真实的跨文化现场中展开观察与表达,探讨自我与他者、当下与历史、地方与全球之间的复杂关系。入选这一计划的30多位“水手”通过旅行进行创作,他们的足迹曾抵达巴尔干半岛、中亚冰川走廊、中东冲突地带、伊比利亚某天文台、太平洋岛屿和中国西南边陲等地。
单向街基金会发起人、作家许知远在展览开幕式上表示:“我们鼓励年轻一代创作者,从中国出发,编织一张世界之网,也相信不同的创作语言,可以进行更直接、广泛的对话。”
“水手计划” 强调创作者从中国的视角出发,进行跨文化、跨学科的探索与创作,无论是写作、摄影、纪录片还是当代艺术,都体现着他们对目的地社会背景与历史脉络的深刻理解。参展艺术家刘帅曾走入叙利亚与老挝,通过追寻弹坑背后的故事,记录战争对当地居民及生态的持久影响;艺术家周怡君往返于荷兰、宁波与上海之间,通过一个家族跨越百年的命运浮沉,追溯中国移民在欧洲的历史轨迹;旅居荷兰、拥有四分之一中国血统的徐大伟,以口述史与影像对话的方式,为其移民记忆注入新的声音。
“我们支持具有公共价值的创作。他们写下看到的村庄、城市、街道、家庭,不只是写自己,也是写那些正在发生但容易被忽略的事情。有价值的创作能让一些紧迫的议题浮现于公共视野,塑造社会想象,而不是依附在一个既定的价值之上的。” 单向街基金会理事冯楚轩说道。
“水手计划·走向现场”展览不仅呈现作品本身,更注重还原创作者在旅途中的观察、思考与回应,强调艺术经验如何影响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展览由活跃于当代艺术实践的策展人龙星如与祝羽捷联合策划。她们指出:“‘走向现场’的意义不在于获取,而在于靠近;不在于呈现成果,而在于开放一种态度。水手们的创作未必明确,甚至充满困惑,但正是这种不确定性,让他们与所抵达的世界保持真实的碰触。”
“水手计划·走向现场”艺术展将持续至2025年10月8日。在开幕式现场,单向街基金会同步启动了第五届“水手计划”的公开征集,下一批“水手”即将启航,从中国出发,他们将走向世界不同角落,继续书写与这个时代的深度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