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知识网 中意知识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生活 »

玩出文玩新次元,“Z世代”调动“触感”的一次尝试 | 时评

文玩,这个曾被贴上“中老年专属”标签的传统爱好,如今正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在年轻人中焕发新生。当父辈们还在盘玩油亮的核桃时,“Z世代”年轻人早已将文玩玩出了“新次元”。他们不追老料核桃,却对“多巴胺菩提手串”情有独钟,这是用塑料或玻璃制成的彩色手串,一串售价甚至能超越实木手串;他们不迷恋宝石玉石,却为“文玩玉米”疯狂。(5月26日每日经济新闻)

新世代、新玩法,正在重新定义着“文玩”。“文玩”市场,原本是自成一体、自有秩序的,有一套自己的价值标准和“黑话”系统,讲究的是“老料老工”,求的是“盘”、是“包浆”。与之相较,一些年轻人最近着迷的“文玩”则更像是“玩具”。无论是塑料材质的彩色手串,还是由特殊品种长成的文玩玉米,它们都有两个很明显的特点,一个是“极具色彩冲击力”,另一个则是“有着友好的价格接受度”——前者决定了很出片,后者决定了好入坑。

玩不起文玩,那就再造个“新文玩”,这颇有一股哪吒式“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架势。但从另一方面看,很多年轻人并非真的玩不起“老文玩”,而更多单纯就是“看不上”“不感冒”。所以,“塑料手串”“文玩玉米”这类新文玩可能并不是“传统老文玩”的平替,而是年轻的玩家新开一局、另起炉灶的产物。

新世代的文玩,当然也是“文玩”。倘若追根溯源,“文玩”之所以是文玩,绝不是因为其稀缺、价贵、年份久,而首先是因为其“是个玩意儿”——可以把玩,可供消遣,能够愉悦身心,能够带来积极的审美反馈。就此来说,年轻人的文玩与老钱风的文玩,无疑是心意相通的。这两类文玩,都需要“养”,都需要以无限次的重复把玩、沉浸式的精神对话,来将人代入其间,来产生岁月的留痕。

看待新次元文玩,不必套用那些似是而非的概念模板,诸如“赛博朋克”“电子布洛芬”“多巴胺、内啡酞”之类。穿透现象看本质,这不过是年轻世代试图超越手机与社媒的拟态,将注意力拉回现实,重新通过调动各种“触感”感受生活、经历生活的又一种尝试。那些不快乐的年轻人,正在想方设法让自己快乐起来,有些通过吃谷、有些通过盘文玩。

当然了,就算是玩也要取舍有度,若是痴迷其中,乃至跟风投机炒作,就大可不必了。

文 | 然玉(资深媒体评论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知识网 » 玩出文玩新次元,“Z世代”调动“触感”的一次尝试 | 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