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知识网 中意知识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生活 »

书法大赛成为“新国潮”!“90后”“00后”囊括“松风阁”大赛半数以上奖项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周鹏 通讯员邬妮

5月18日,第二届“松风阁”杯全国书法大赛颁奖典礼在鄂州鄂城西山松风阁下举行。本届大赛自去年12月征稿以来,共收到全国各地以及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的书友作品4100余幅。最终评选出一等奖3件、二等奖9件、三等奖20件、优秀奖67件,入展作品120件。

大赛评委之一的中国书协副主席、江西省书协主席毛国典介绍,本届大赛参赛者众多,作品质量高,获奖及入展作品笔法、结构各具特色,展现了深厚的书法功底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这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中,3名一等奖得主均为“90后”与“00后”青年书法家。统计显示,获奖作者中,90后和00后占比56%。“作为传统文化之一,书法已在年轻人中焕发新生,彰显了新时代的文化自信。”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孟庆星说。

“Z世代”书法家

将成为大学老师

5月18日,第二届“松风阁”杯全国书法大赛颁奖典礼现场,人气最高的是一等奖的三幅作品,大家纷纷拍照留念。

其中“松风阁畔云闲鹤舞,翠影崖前月朗星垂”这副笔法苍劲的对联引人关注。“这笔法沉稳老到,作者应该练了很多年了”“功力深厚”……大家在现场议论纷纷。

当这幅作品的作者翁骥煜站在作品面前时,大家“哇”声一片,“原来竟出自一名Z世代(1995年—2009年出生)的年轻人之手!”大家纷纷感叹。

“恣肆跌宕,飞扬飘洒,大胆行笔,笔画间透露着一股才气!”同来领奖的三等奖获得者梁同山评价说。

翁骥煜是北京语言大学大四学生,今年22岁。他介绍,这幅作品是他根据松风阁自创的对联,书写仅花了5分钟时间。当同行者问他创作理念时,他打趣道:“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在得知获奖结果时,欣喜于多年临池不辍的成果得到认可,敬畏于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与自身仍需精进的空间。”翁骥煜说。书法能让人安静下来,刚开始,他的字写得并不好,但是通过不断练习越写越好,他希望更多同龄人关注书法:“我们不能让笔墨只活在碑帖里,而是要让它在每个青年人的手里、心里流淌。”

目前,他已与北方一所高校签约,即将成为一名专业书法老师。

书法传承

师古更要高古

另一位一等奖得主是来自湖北黄冈的“90后”谈维。

“一年365天,只要不出意外,上午临帖、下午创作。”谈维说,古人书法就是一个宝藏,我们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灵感并走出来,常写常新。

与他同获奖的,还有他的弟弟谈奎。兄弟俩出生在蕲春县郊的大山里,因父母南下务工挣钱,他们自读书起便成了留守儿童。兄弟俩凭借一手好字赢得周围人的另眼相看。

“那时候穷!”谈维说,没有笔墨,便用灶洞里的木炭为笔、墙壁为纸来书写,“至今老家墙上还留着当年的‘杰作’!”

谈维记得,当时零花钱只有5毛钱,而字帖要两块五,兄弟俩只能望帖兴叹。语文老师送给他们一本字帖,助力他们踏上了书法之路。谈维在读初中时代表学校参赛获奖,让他更加坚定书法之路。弟弟谈奎不仅喜欢书法,在初中还受老师影响喜欢上了绘画。

后来,兄弟俩都考上了大学,但字画练习不辍,读大学在不同地方不能一起练习,兄弟俩便打开视频,一句不说,各练各的字。一起北漂时,也是对桌练习,互相交流心得。

这次他们同时参加大赛,谈维获得一等奖,弟弟谈奎获得优秀奖,兄弟俩同时获奖成为一段美谈。

“在横竖撇捺间习得自控力,在点点墨香中熏染出笃定。”谈维说,目前至少需要70%的时间入古,学习古人,剩下30%的时间去探索,这才是习书长远、健康发展的趋势。谈维每次临帖时,都会以写作品的态度来工整完成,“如果临帖写得很随意,自己又不珍惜,之后创作就会有问题”。

现在,兄弟俩在黄冈市各开了工作室,成为了书法、书画专业老师。谈维说,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和重要载体,近些年来,随着新时代文化不断自信,相信年轻人一定掀起书法潮,特别是现在许多大学有书法专业,这样年轻人有大量时间安静临古,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技法和理论上夯实基础,未来可期。

“松风阁”大赛

让墨香传得更远

作为长江边的一座文化名城,鄂州是长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留下了诸多与书法有关的佳话。

王羲之来过,李阳冰来过,苏轼来过……他们都在此留下不朽篇章,受他们的熏陶,这片土地也孕育出张裕钊、柯逢时等本土书法家。这些大家在这里留下的作品见证了我国数千年文化和艺术的文脉传承。

923年前,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被贬的黄庭坚来到鄂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他步上西山踏寻先师苏轼足迹,饱含深情地为松风阁挥毫命名,书就蜚声中外的《武昌松风阁》诗帖。鄂州松风阁由此成为书法爱好者的“朝圣地”,鄂州也成为一座“书法之城”。

谈维说,《武昌松风阁》诗帖将宋代文人的风雅意趣融入笔墨之间,是书法与诗意的完美融合。以“松风阁”为名举办书法赛事,彰显了传承书法文脉、弘扬传统文化的担当。

本次入展作者、马来西亚书友刘赛音说,从黄庭坚《松风阁》的笔迹中感受到他的浩气与意韵,看到了他的风骨。本次以大篆商周金文书体来完成《武昌松风阁》创作,想借用这种书体来呈现黄庭坚尚意书风的松风阁诗帖,感觉别有一番风味。“未来,一定要到鄂州松风阁走一走、看一看。”

“松风阁不只是鄂州的一处地标,更是黄庭坚人生中创作的高地。”黄庭坚后人、书法家黄君说,鄂州成就了黄庭坚在书法和文学上的两座高峰,“松风阁”杯书法大赛的举办,更好地传承了先辈留下的优秀文化,也传播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摄影: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薛婷)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知识网 » 书法大赛成为“新国潮”!“90后”“00后”囊括“松风阁”大赛半数以上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