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知识网 中意知识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生活 »

任何艺术无论主题多么深刻,都应该是有趣的,不是吗?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老年应当在日暮时燃烧咆哮;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

英国诗人狄兰·托马斯的这首十九行诗,因诺兰电影《星际穿越》的引用而被大量科幻迷熟知。电影将引力效应引发的时间膨胀现象,与诗句中“对抗消逝”的情感内核相契合,创造了一个打动无数观众的故事。

《星际穿越》

半个世纪以前,科幻作家波尔·安德森在小说《宇宙过河卒》中描写了一艘因事故被困于停滞时间流里的飞船。在凝固的时空里,船员们开始重新审视人类文明,并试图对抗眼前的困境,这其实与后来《星际穿越》的构想不谋而合。

波尔·安德森的创作生涯横跨科幻黄金时代直至21世纪初,在他的笔下,无论是《宇宙过河卒》中的科学家群体,还是“技术未来史”系列中试图阻止太空帝国衰亡的特工,亦或是穿越时空维护历史秩序的“时间巡逻队”,即便面对渺茫的胜算与晦暗的结局,依然展现出人类不屈的精神力量——这也正呼应着狄兰·托马斯的诗句。

《宇宙过河卒》

长期以来,波尔·安德森的作品在中文世界译介较少。此次八光分文化联合新星出版社推出的《波尔·安德森一生杰作选》,两册共收录大师自选的16篇中短篇代表作,超过80%的篇目为中文首次译介,全面呈现这位科幻大师的创作脉络。

01

影响流行文化“半壁江山”

波尔·安德森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布里斯托尔市,曾在明尼苏达大学攻读物理学并获得学士学位,为其日后的硬科幻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作为拥有丹麦血统的美籍小说家,他选择斯堪的纳维亚神话与文学作为诸多作品的创作蓝本,也绝非偶然。

安德森是二十世纪科幻小说界的中坚力量,始终保持着无与伦比的创作热情。尽管业界早已公认他是“巨头级”人物,但在同期更为知名的“科幻三巨头”(阿西莫夫、阿瑟·克拉克、海因莱因)光环之下,他显然仍是被低估的作者。

波尔·安德森(1926-2001)

安德森的作品深刻启发了后来的创作者。他在长篇小说《脑波》中提出的概念,经其“头号粉丝”、著名科幻作家弗诺·文奇进一步发展,催生出经典名作《深渊上的火》;而短篇《叫我乔》被认为为著名电影《阿凡达》提供了灵感参照。

波尔·安德森不仅是科幻巨匠,其奇幻领域的成就也堪称独树一帜。安德森笔下与《魔戒》同一年问世的《破碎之剑》,为迈克尔·穆考克、乔治·R.R.马丁等后世作家构建奇幻史诗提供了叙事范式;而另一部作品《三心与三狮》更是深度影响了经典游戏《龙与地下城》,“守序阵营”“圣武士”这些概念均可追溯至安德森的创意。

《阿凡达》

《波尔·安德森一生杰作选》是大师晚年亲自编选的作品集,收录了他创作生涯各阶段的代表作。这些作品风格各异,主题涵盖太空歌剧、异星文明、时间穿越、人工智能以及后人类演化等科幻前沿领域。

两册杰作选的标题作品——《土星游戏》曾获雨果奖、星云奖,而《空气与黑暗的女王》则摘得雨果奖、星云奖、轨迹奖大满贯。《出版商周刊》评价道:“这本选集足以代表这位科幻领域有着惊人续航力,并且多才多艺的大师级作者。”

02

冰川星球上演科幻“剧本杀”

《波尔·安德森一生杰作选Ⅰ》收录的《土星游戏》,属于波尔·安德森与海因莱因“未来史”分庭抗礼的“技术未来史”系列。故事构建了一个表面覆盖瑰丽冰川、暗藏未知危险的外星世界,骑士、公主与魔法师的奇幻场景在此成真。一场星球级别的角色扮演游戏将如何发展?

在同书收录的《症结所在》《痛苦的问题》中,读者将跟随星际商人尼古拉斯·范·理津(这个角色的魅力令阿瑟·克拉克都为之赞叹)和帝国特工弗兰德里,深入探索“技术未来史”的宏大世界观。安德森以充满辩证思考的文明理论为根基,展现技术进步与人文精神之间的复杂关系。

安德森对黄金时代科幻的创新与突破,还体现在“心理工程学联盟”系列中。该系列提出与阿西莫夫“心理史学”截然不同的理念,主张通过合理管控技术普及来规避人类危机。但安德森始终相信人性的光辉具有超越技术局限的力量,就像《吉卜赛人》中展现的:即便面对条件优越的类地行星,人类依然怀着对未知的永恒渴望。

《山姆·霍尔》是超越时代的计算机犯罪故事,不仅呼应了乔治·奥威尔式的社会预言,更凭借前瞻性的思考荣获2020年“普罗米修斯奖”。安德森更负盛名的作品《山羊之歌》(收录于《波尔·安德森一生杰作选Ⅱ》),则描绘了一个由计算机全面掌控人类生活的未来世界——在人工智能主导一切的时代重述神话,改写古希腊神话中奥菲斯与欧律狄刻的故事,企图用音乐的力量从“数字冥界”中唤醒逝去的恋人,可谓是技术时代的一曲人性颂歌。

安德森的作品富含文学性的隐喻,同时也具有极高的娱乐价值。正如安德森自己所言:“任何艺术无论其主题多么深刻,都应该是有趣的,否则人们为什么要费心去关注它呢?”安德森对同代及后世科幻作家的影响还成就了诸多文坛佳话,弗诺·文奇就曾感慨:“波尔·安德森的作品对于我的意义远胜其他。”

《杰作选》的每篇故事前均附有安德森亲自撰写的导读,其中不仅分享选篇初衷与创作背景,更记录了他与科幻界友人的交往轶事——这些珍贵回忆也勾勒出一部鲜活的“黄金时代科幻口述史”。2025年,西雅图世界科幻大会官网还发布专文以致敬其成就。

弗诺·文奇的雨果奖获奖作品《天渊》即献给波尔·安德森

03

当“福尔摩斯”遇上“精灵女王”

波尔·安德森曾说:“我们在物质世界面临的所有困难,都可以通过技术解决;而科幻能将抽象推测拉回人性层面,使其更有意义、更实用。”这种“硬科幻”与“软心肠”结合的创作特质,在《波尔·安德森一生杰作选Ⅱ》收录的《垂怜曲》中得到鲜明体现:人类少女与等离子旋涡生命体之间的爱情,不仅超越肉身局限,更与时间同寿,与宇宙本身一样浩瀚无垠。

“毛莱族”系列的《风车》以末世后的地球为背景,将过去的习俗、社会与思想融入新文明的重构。这一创作路径,与安德森的好友、《沙丘》作者弗兰克·赫伯特对文明演变的探索形成呼应。同书的《尾声》则向“后人类时代”的叙事迈进——机器人如何证明自己是拥有自由意志的智能生命?

《空气与黑暗的女王》设定在太空移民的背景下,一位失去孩子的母亲与私家侦探在神秘星球上破解幻想生物偷孩子的谜案。故事将北欧神话与现代科幻融合,深入探讨荣格的“原型”理论;而与自然紧密相连的比喻,也呼应北欧神话中的“泛灵论”,展现新旧信仰与价值观的冲突。

安德森其实是科幻界知名的“福学家”,他曾撰文深度剖析福尔摩斯与奥丁、甘道夫、斯波克等虚构角色之间的共性。除了本书收录的《空气与黑暗的女王》,安德森还在《火星皇冠宝石》《巴斯克维尔的太空犬》等作品中多次戏仿柯南·道尔,其笔下的“时间巡逻队”系列角色更是直接与福尔摩斯进行跨时空的“对话”。

由伦纳德·尼莫伊扮演的夏洛克·福尔摩斯

安德森的作品除了在主题层面上极其丰富多元以外,他的写作方法也独树一帜。他常常会在一段叙述中用到三种不同的感官描写,以此来增强文字带来的真实感。科幻作家、《安德的游戏》作者奥森·斯科特·卡德评价道:“安德森以其故事中的精湛细节著称,堪称传统科幻文学创作技法的经典范例。”

2024年雨果奖最佳粉丝写作者保罗·魏玛认为,波尔·安德森就像达芬奇、米开朗琪罗般多才多艺——他写科幻、奇幻,也写历史、诗歌和评论。安德森善于在科学的严谨框架中融入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将技术想象与人文精神相结合。这也正是时过境迁后,这些从过去到未来的故事,仍然可以在当下焕发出全新价值的原因。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知识网 » 任何艺术无论主题多么深刻,都应该是有趣的,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