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明清文人的风骨与雅意,在笔墨纸砚与“性灵”器物构成的方寸之间自然生发。 “风雅·物境——明清文人艺术生活展”7月1日下午在嘉德艺术中心开幕。该展览由北京艺术博物馆与嘉德艺术中心首度联袂,首次集结百余件艺博馆藏珍品,邀观众步入明清文人的精神家园,触摸他们“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生命厚度,感受其物我相融的极致美学。
展览以三个部分呈现,分别为“芸馆致知”“燕闲怡情”“文心所寄”。走进展厅,一处典型的明清时期文人书房映入眼帘:明亮宽敞的房间内摆有书架、书桌、花案等家具,充满墨香与雅趣。书房作为文人精神世界的具象缩影,既是赓续文脉之地,也是修身养性、俯仰宇宙、涵养情怀之所。这一单元带领观众走进明清文人书房这方浓缩的天地,通过古雅的案头清供、精雕的文房器具、珍贵的古籍善本去感受文人 “雅俗之辨”的至高境界。
其中,青花洗象图笔筒和汪节庵集锦墨两件展品是明清文房器具的鲜明代表。这只来自明朝崇祯年间的青花大笔筒釉色洁白,筒身上的图案人物表情生动,用青花表现大象的皮肤肌理实属难得。绘制的“洗象”主题生动反映了当时北京“伏日洗象”的社会生活习俗,象征“太平有象”“万象更新”。汪节庵是清代备受推崇的制墨家,他的这套集锦墨,一套八锭,尺寸各异。其中的“仙露明珠”墨,墨铭来自王羲之书法,“其德比玉”墨,体现出文人对高洁品德的崇尚与追求。
“闲庭独坐对闲花,轻煮时光慢煮茶。”展览第二单元“燕闲怡情”展现了三五知己,林泉之下,琴书相伴的明代文人诗意生活。各色香器、茶具、花器勾勒出一幅“烧香点茶,挂画插花”的雅事场景。
“文心所寄”单元通过明清文人亲自设计的茶器、印章以及创作的书画作品,让人感受到他们倾注于造物之中的独立精神追求。这些展品不仅是物与心的浑然一体,更成就了独一无二的 “潇洒出尘之想”。
其中,唐寅的《江深草阁图》是这次展览中的明星展品。这幅画取材自杜甫诗句“百年地辟柴门迥,五月江深草阁寒”,一山几乎跨越整个画幅右侧,山脚下的江水边,一位文人悠然独坐于草亭中,旁边的小石径上,童子正在挑水来给文人烹茶。据考证,这幅画是唐寅在20多岁时创作的,构图设色已经非常出色。画作上还有沈周等人的题跋和钤印。
展览将持续至9月10日。嘉德艺术中心将陆续推出与展览主题相关的讲座、美育活动以及文创产品,感兴趣的观众可关注“北京艺术博物馆”“嘉德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