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日,由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主办的“别开生面——许固令的艺术之旅”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正式开展。
展览以粤籍旅外艺术家许固令的成长时间为序,展出154件(套)作品,涵盖其各时期艺术创作,全方位展示其横跨65年的艺术生涯。展览结束后,展品将悉数捐赠给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
本展览展出的作品囊括许固令青年求学时期的习作、游历海外的写生作品及不同题材的创作、最具代表性的戏剧脸谱画,以及晚年的写意水墨画等,其中更有多件近两年创作的丈二尺幅新作,涵盖速写、水彩、中国画、油画等多元类型。
展览已获得“2024-2025年度广东省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提名项目,并进入“2025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初评。
岭南游子,旅外归根
许固令是广东籍旅外艺术家代表人物之一。他1943年出生于“戏剧之乡”广东汕尾,少年时代求学于广州美术学院附中,主修国画方向。
他毕业后曾任职于广州文博系统,从事宣传、展览陈设等工作十余年。20世纪80年代移居香港,随后在海外全球各地区旅居创作,其间他在中国传统水墨艺术的基础上融合创新。2000年前后,许固令重返祖国,如今82岁高龄,定居广州生活创作。
展览以“引子:故乡——艺术缘起之处”“第一场:修习”“第二场:壮游”“第三场:回归”“第四场:老骥伏枥”五个单元呈现,首次系统性梳理许固令的艺术探索之路。
岭南文化中开放兼容、勇于创新的精神,深深烙印在许固令的艺术创作基因里。在他的画作里,能看到沿海兼收并蓄的气度,也能感受到多元风格融合的影响,其作品成为岭南文化与外部文化对话的生动例证。
本次展览借这位代表性的艺术家个案,同时管窥旅外艺术家群体的心路历程,映照改革开放背景下广东乃至全国现代水墨艺术生态的发展和变化。
脸谱画扬名,传统水墨新演绎
戏剧脸谱画,是许固令最为艺术界熟知与认可的个人标志。家乡是戏乡,生在戏台边,家人都是戏迷,自然而言地,许固令自小便结下“戏缘”。
在广州求学和工作时期,他跟随作为戏剧理论家的胞兄许翼心,观看了数百场戏剧演出。他开始创作舞台速写,主要画戏剧人物,并由此开启其戏剧题材创作的探索历程。
1972年,他发表了第一张脸谱画,出自京剧《十五贯》中的角色,画面放大聚焦于戏剧演员的脸谱与头饰,形成强有力的画面视觉记忆。这件作品先后入选市、省美展。此后,他对这一题材不断深化探索,戏剧脸谱画逐渐成为他的个人艺术符号。
以戏剧题材入画并非许固令首创,但他却以其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理解、融合个人经历与艺术风格,选取脸谱这一局部,以极具个人辨识度的创新风格呈现。
他笔下的“脸谱”脱离传统戏剧人物形象,不仅是戏剧元素的呈现,更作为其情感表达的媒介,以张狂、夸张、热烈但又不失中国韵味的方式,表达出他对人生百态的理解。许固令的脸谱画,笔墨写意淋漓、色彩浓丽奔放,每一张“脸谱”仿佛都在诉说故事、传递情感,展现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与艺术感染力。
在展出的近两年新作中,许固令的脸谱画作品更趋向于以抽象的表现手法创作。
传统为根,世界性风格交织
许固令的艺术创作始终以传统中国文化为底色,他的创作题材、创作灵感和材料都深受故土传统文化的影响。他的作品常与传统戏剧曲词或诗句结合,富含传统中国水墨独有的笔墨意韵,以书、画相合呈现出东方意境。
而在海外游艺二十多年的独特个人经历,使他能够站在更广阔的文化视野上进行艺术创作。因而他在技法上融合世界性的艺术语言,逐渐形成有别于传统艺术的现代表达方式。
本次展览亦延续许固令作品中传统与现代多元交融的艺术风格,创新展示方式,打造一出沉浸式的艺术“戏剧”:参考舞台戏剧中的结构形式,以“引子”和“场”的结构展示,结合戏服实物、数字多媒体艺术空间,在流动的光影中具身体验,为观众带来全方位、多感官“观戏”般的沉浸感受。
展览将展至9月30日。
文、图|记者 朱绍杰 通讯员 粤艺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