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知识网 中意知识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生活 »

北京网络视听艺术大会开幕,长短视频平台的最新思考都在这儿了

2025年7月2日刊| 总第4015期

今天上午,第三届北京网络视听艺术大会,在北京国际财富中心举行了“开幕式暨高峰研讨”。

在与影视行业相关的盛会中,北京网络视听艺术大会一直比较特殊,它不是影视单一行业的聚会,而是将触角伸向更广阔的文艺和科技领域。这得益于北京得天独厚的产业优势和人才集聚效应,才有机会让不同背景、不同思维模式的人在此交流碰撞,也带给了影视人不同以往的信息量。

比如,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胡邦胜一上台就透露了一组IP版权的交易数据:

“去年网络文学新增各类IP改编达3万余部,其中影视剧授权新增300部、微短剧1600部、动画80部、漫画400部,有声书上万部。文学与网络视听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新趋势和新特点。”

再比如,马未都在演讲中表示要拥抱微短剧,一次性发布了《北平密藏》《惊天夺宝团》《古玩杀局》《潘家园时光机》《藏渊录》《天目追凶》等多部作品,并表示要将真文物带到影视剧拍摄中来。

此外,长视频平台相关负责人带来了行业焦点问题的新思考,微短剧精品化驶入下一个阶段,“2025北京大视听”精品项目也在会上重磅发布。内容丰富,我们逐一数来。

龚宇:微短剧这条鲶鱼归于普通

据云合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微短剧的热潮未消,供给极速膨胀,红果及爱优腾芒等平台的微短剧库存总量目前已达4万部,而有效播放同比上月增速已从2月的44%滑降到了6月的4.7%。

从体感上来说,业界对微短剧的讨论已经逐渐降温。

但在会场上,它仍是人们经常提及的高频词。北京市推出“追光计划”国际微短剧大赛、快手发布“快手星芒短剧AIGC创想剧场计划”、马未都带着真文物入局微短剧,既是进一步发挥微短剧赋能千行百业的作用,也为其精品化添上一把柴。

此外,微短剧仍是影视业吸纳外部人才和资金的一张闪亮名片。

笔者亲测,在网络视听艺术大会的门口站了不到五分钟,就有美术界的人士主动交换联系方式,求微短剧的业界资源,求入局门道。他没有预约到开幕式的入场名额,只能以在门口蹲守的方式“参会”。

爱奇艺一向积极拥抱微短剧,CEO龚宇这次也带来了关于微短剧的最新看法。

他表示,最近两三年,微短剧这条鲶鱼搅动了影视行业的格局,但并非颠覆,因为这条鲶鱼已归于普通,成为一种新常态。

“我以前一直认为,科技创新诞生了电影、电视作品,但互联网的诞生没有催生新的作品形态,现在看来,微剧(竖屏剧)就是那个新形态。它曾冲击着传统影视行业,但逐渐趋于平静,让网络视听的内容生态系统中又多了一个品类,且与其他品类各得其所。”

在此基础上,龚宇进一步给横屏剧和竖屏剧定位:二者都具有娱乐价值,都具有情绪价值,共同趋向精品化,相互博弈、依存和借鉴。

如果说竖屏剧最大的优势或特点在于情绪价值,那么横屏剧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精神价值,具体来说就是更具思想性,更具艺术性,更具主流价值观引导性,更具大众性,以及更具精品化空间。

但要实现这些精神价值,平台还有两个前提条件或者说努力方向:

一是更短、更快、更干,直观理解就是脱水。事实上,爱奇艺已经在站内使用“跳看”功能,帮助观众跳过“注水”内容了,目的就是为了提升用户的留存率。

二是,横屏剧的工业化要提速,即向竖屏剧的成本控制和周期控制看齐。

王娟:新的生态系统已经形成

腾讯在线视频联席总裁兼首席内容官王娟对横屏剧和竖屏剧的看法,某种程度上与龚宇不谋而合。

她认为,在整个内容产业的变局中,长和短、横和竖不是零和博弈,而是优势各显的一个新生态系统。

“长剧每年在制作端的投入达300亿人民币以上,而短剧投入在120亿以上,因此在长短剧共存的生态体系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增量的市场,对从事内容产业的从业者来说: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王娟表示,在全新的视听内容体系下,影视市场发生了三点变迁:

首先,内容价值完成了从流量到人心的回归。唯流量论被彻底抛弃,真正能留下来和产生深远影响的只会是直抵人心的内容。长远看,能让用户产生情感和思考的,便是可以对抗浮躁,长久沉淀的内容价值。

其次,包容多元、各美其美的内容生态已经成型。市场不断裂变,观众需求不断精细化,而行业繁荣的关键在于百花齐放,既要有能引爆全民追剧的大爆款定义文化现象,拉高行业天花板,也要有深耕垂直领域的精品内容,形成璀璨的群星。因此,腾讯视频会坚持超级头部和垂类标杆并存的内容战略。

第三,创新技术正在深度融入影视创作的核心流程,技术的决策力也成为了从业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微短剧精品化尝试

短剧精品化仍是当下行业所关心的重要议题。尤其对创作者来说,即便有自我表达的诉求和对视听语言的追求,也要考虑一系列现实问题:

平台在制作上支不支持?会不会遭遇劣币驱逐良币?自己的努力能否被看见?

本届北京视听艺术大会精准地洞悉了从业者的痛点难点,并努力搭建舞台,解决问题。

第一,它请来了红果短剧总编辑乐力宣讲平台政策。

乐力表示,红果短剧推出了“果燃计划”,助力更多创作者践行精品化内容探索,希望以此加速短剧精品化的进程。

今年至今,红果短剧依托“果燃计划”,上半年已累计立项投资了53部精品短剧项目,涵盖非遗、普法、反诈、公益、都市等十多个主题,也和行业内各个有志于投入微短剧创作的平台、机构展开积极的合作。

乐力还透露了红果短剧对精品化内容的成本承受区间:1-2万/分钟。

“在精品短剧领域经历了大半年的摸索后,我们初步找到了一条践行精品短剧的路径:符合真善美的选题,保留短剧节奏快、周期短的特点,在可控成本内做好视听语言的创新与升级。目前看来,现在大概在1-2万/分钟的制作成本,可以做出来精品内容,且是行业承担得起,可以规模化生产批量精品短剧的成本区间。”

第二,北京市广电局推出“追光计划”国际微短剧大赛,给予优秀创作者以专业上的肯定和表彰。

开幕式上揭晓了本次大赛的评审主席团,并进行了作品征集和初评情况发布。

评审主席团成员为:清华大学教授尹鸿、编剧梁振华、《中国电视》高级编辑李跃森、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影视系主任邱章红、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副会长陆先高、中国社会科学院视听研究室主任冷凇、新媒体《影视独舌》总编辑李星文。

北京市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杰群表示:目前大赛的初评工作已经完成,共有239部精品项目成功入围复赛,其中包括138部好作品和101部好故事。

这次大赛不仅是优秀作品的竟技场,更是聚焦产业需求的综合服务平台。本着为优秀剧目和人才铺设一个全流程的孵化路径,接下来将组织线上线下的项目推介会,搭建创投对接的精准桥梁。北京市广电局将推出优秀的作品和人才参评国家及北京市扶持的计划,构建荣誉与资源的双轨助力。

2025“北京大视听”网络视听精品项目发布

北京市广电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志发布了2025“北京大视听”网络视听精品项目,共集结80部精品力作,分为“传薪火长庚”“见文明长河”“品烟火长情”“赴山水长卷”“执正义长锋”“赏多元长韵”六大篇章,涵盖网络剧、网络电影、微短剧、网络综艺等七大网络视听艺术类型。

其中,有15部网络剧入围,分别是:

《漂洋过海来送你》《寻找李顺章》《你一定要幸福呀》《囧徒之疯狂的钥匙》《迷径之上》《唐朝诡事录之长安》《双轨》《你好,1983》《报告,01》《美人余》《长河疏星》《快把我老板带走》《千香》《闻香记》《满庭芳》。

结语

“开幕式暨高峰研讨”在与会者爆满的情况下开了4个多小时,即便遭遇延时,大多数人也坚持听到了最后一刻。

从微短剧大赛到微短剧报告,从2025“北京大视听”网络视听精品项目发布到推介,从领导发言到平台洞察和创作者分享,本届的北京网络视听大会的基调从开幕式就可见一斑。

名为开幕,实为输出密度极高的行业观察,它不仅是对当下网络视听生态的一次画像,也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一次研判。

希望它揭开的不只是这场视听大会的大幕,也能成为行业接下来探索与实践的序幕。

文/许心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知识网 » 北京网络视听艺术大会开幕,长短视频平台的最新思考都在这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