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就是当年你爷爷操作过的机床!”
今日,一场跨越多年的“归巢”仪式在红仓·东八区影视文创园上演——中国石油宝石机械成都装备制造分公司(简称宝石机械,即原四川石油管理局成都总机械厂)将一批见证共和国石油工业发展的珍贵机床,正式捐赠给成华区东郊记忆艺术区,“落户”红仓·东八区影视文创园。这场交接仪式不仅是工业遗产的温情回归,更是东郊艺术区推进“立园满园”行动、加速生态场景构建的关键里程碑——当锈迹铭牌遇见文创基因,“退役”老伙计正以“红仓”新引擎的身份,为区域产业高质量特色化发展校准新坐标。
从石油总机械厂到红仓文创园
记者看到,此次捐赠,包括设备9台,泥浆泵1台,钻头6只,有摇背钻床、铣床、空气锤等老物件。现场,远道而来参加仪式的宝石机械退休老职工们抚摸着这些设备,眼眶湿润。他们和曾经一起战斗过的机器合影,和老伙计们约定“常回来看看”。
事实上,这批老设备与如今的红仓·东八区影视文创园(曾经的四川石油管理局机械总厂)有着深厚渊源。多年前,随着宝石机械的搬迁,它们离开了这片承载着无数回忆的土地。但如今,它们又回到了梦开始的地方。
红仓·东八区影视文创园,位于成华区二仙桥西路7号。1953年,四川石油管理局机械总厂在此建成,老设备曾在此日夜轰鸣、创造价值。如今的红仓·东八区影视文创园,聚焦影视制作、数字艺术等文创领域,已吸引数十家头部企业入驻,逐步形成集知名IP孵化、数字化摄影、沉浸式科创体验空间及潮流时尚消费空间、影视总部基地于一体的文创产业集群。此次老机床的“重返”,将与园区现有资源形成强大协同,进一步丰富文化内涵与产业形态。
活化新生,生产工具变文化载体
“此次正式捐赠,不仅是一次产权的移交,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重生仪式’,老机床实现了从‘生产工具’到‘红色文化载体’的华丽蜕变。”东郊记忆艺术区管委会负责人表示,在东郊艺术区,它们将与红砖厂房、锈迹铁轨共同构成沉浸式工业美学空间,成为讲述石油人红色奋斗史的“实景课堂”;在影视镜头里,它们可化身天然道具,重现“我为祖国石油事业添装备”的动人场景;在研学课堂中,它们能作为“实物教科书”,带领参观者触摸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曾经轰鸣的生产线,如今正转化为传承红色基因的鲜活载体。
“东郊艺术区管委会高度重视这批承载石油人深厚情感与期望的老设备。未来,将以高标准、严要求、实举措开展管护工作。”该负责人表示。
老设备深度融入艺术区的生态圈,为入驻企业提供了“家门口”的灵感源泉与展示窗口,还为构建“办公在园区、创意在景区”的区域特色化发展生态提供了重要支撑,更为周边社区三代石油人提供了承载集体记忆的“情感容器”。红仓·东八区影视文创园负责人也表示,将制定科学完善的维护方案,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防锈、加固等保养,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设备进行数字化存档。同时,园区还将精心策划主题展览,结合图文展板、研学课程等多元化形式,全方位展示石油工业发展历程与设备背后的动人故事,让更多人领略石油精神的伟大力量。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晨迪 图片 成华区 编辑 曾雪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