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知识网 中意知识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生活 »

书籍解读丨企业如何借“社会痛点”开启增长曲线?——ESG时代,中小企业主的必读之书

文丨张威威

2023年,在举办“Beyond Zero”觉醒商业主题观影会之后,一位年营收超2000万元的礼品定制企业创始人找到我。她坦言,企业正面临转型困境。越来越多的B端客户和供应商,开始在采购中加入环保与社会责任方面的要求,而她的公司对此准备不足,正逐渐被边缘化。

我们约在上海的LILI TIME咖啡店见面,那是一家专门雇佣听障、自闭症等特殊群体员工的企业。那一刻我意识到,这不只是一家“做公益”的咖啡店,而是一家“以做好事为业务”的企业,一家为了创造社会价值而存在、并实现财务可持续的社会企业。

谈话中,我想起了诚信诺创始人李霞的故事。她也曾从事礼品定制业务,后来因一次偶然的经历,转型创办社会企业,为边远无电地区提供可负担的太阳能灯。这家企业通过微利模式,不仅解决了能源获取问题,也收获了良好的市场声誉。

深圳市诚信诺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李霞

2024年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大会上发言

这两家企业启发了我: 这位创始人面临的困境,并非个例,而是ESG时代来临后的普遍趋势。越来越多的大企业因监管、资本和品牌压力,需要其价值链上的合作伙伴提供ESG绩效支撑。无法提供社会与环境绩效的中小企业,将可能被排除出链主生态,失去市场准入资格。

我特别提及LILI TIME和诚信诺,是因为这两家社会企业,天然地解决了环境(E)与社会(S)层面的问题,反而在ESG体系下获得了超出传统企业的竞争优势。这也印证了一个趋势: ESG已不仅仅是大企业的责任,更是整个产业链、尤其是B端导向中小企业必须面对的新标准。

这正是 吕建中博士《可持续商业战略与实践》一书的切入点。书中开篇就讲述了一个案例:某企业因未能满足ESG相关要求,已经在业务上遭遇阻碍。这样的例子越来越多,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切实的生死考验。

《可持续商业战略与实践》作者吕建中博士

在ESG与可持续商业思享会上发言

与许多偏宏观、偏理论的ESG著作不同,吕建中博士这本书提供了兼具深度与落地性的“双重视角”: 一方面从可持续商业的发展脉络梳理趋势,另一方面以丰富的实战案例揭示路径。无论是腾讯、伊利、中集、联想,还是Oatly等国际品牌,书中也同样给予了中小企业如“第二树”以充分篇幅。

第二树是一家专注循环办公家具的社会企业,它的竞争优势正来源于“解决社会痛点”:帮助企业客户处理报废办公家具的同时,实现碳减排与资源循环。这种价值主张,不仅让客户提升了ESG绩效,还增强了第二树在投标、合作、议价等多方面的优势。

第二树循环家具创始人兼CEO吴海卡

在2023向光年会上发言

六维宝石图谱

过去我们理解社会责任,往往是捐款、捐物、做志愿者。而在ESG强制披露逐步落地的今天,这种方式远远不够。企业必须在业务层面与具备社会价值的伙伴深度协作,才能形成可写入ESG报告、可衡量、可量化、可持续的影响。

吕建中博士的书之所以值得推荐,是因为他 不仅从理念上提出“社会问题即商业机会”,更总结了一整套源于实战、经得起检验的方法论。他在大型企业管理变革与社会价值整合领域的多年经验,使这本书脱离了学院派的空谈,而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操性。

这本书对中小企业还有另一层特别的价值—— 帮助企业主理解ESG与自身的关系。对依赖B端客户的企业而言,ESG是生存条件;对面向C端客户的企业而言,ESG是品牌加分项,是可以挖掘的新增长点,是正在被忽视的市场空白。

很多读过商学院的企业家都熟悉德鲁克,他曾说:“社会问题本质上是商业机会。”吕建中博士延续并拓展了这一思想,用中国的语境和案例,构建出一套可持续商业的实操框架。 这不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套“增长新引擎”的装配说明书

我记得不久前,知乎上有一个浏览量过千万的热门问题: 为什么中国没有自己的管理理论?其实,这本书本身就是对这种疑问的有力回应。那些为本书作序与推荐的专家与企业家,早已在各自的领域积累了值得被世界看见的管理智慧。

更难得的是,在书的最后一章,吕建中博士还写到了“企业家精神的修炼”。他提醒我们: 可持续商业,归根结底是人的可持续。愿每一位读完本书的企业家,都能在家庭、事业、自我之间找到平衡,活出向内有力量、向外有影响的生命状态。

这不仅是一本面向未来的商业书,更是中小企业穿越转型周期的生存之书。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知识网 » 书籍解读丨企业如何借“社会痛点”开启增长曲线?——ESG时代,中小企业主的必读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