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知识网 中意知识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生活 »

传承创新,艺彩绽放!贵州工贸职业学院首届“草海之夏”艺术节圆满落幕

6月18日,随着最后一场专家讲座的掌声落下,贵州工贸职业学院历时15天的首届“草海之夏”艺术节在威宁草海之滨圆满收官。本届艺术节以“传承·创新·绽放”为主题,精心打造一场集毕业晚会、非遗展演、学术交流、高雅艺术欣赏、美育成果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盛会,成为新时代职业教育与文化传承创新融合的生动实践。

三重使命,引领艺术教育航向

近年来,贵州工贸职业学院在艺术教育领域成果斐然,师生通过高水平赛事获奖与丰富演出实践,显著提升学校的专业影响力与社会美誉度。学校以赛事突破为引擎、以学生展演为舞台、以升学就业为出口,构建“教—赛—演—创”四位一体的艺术人才培养体系。

艺术学院立足文化传承与创新育人,深入践行文化思想精髓,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让黔西北丰厚的民族传统文化在青年学子的匠心演绎中薪火相传、焕发新生;同时紧扣国家教育方针,以“五育融合”为引领,深化美的教育,着力锻造兼具传统底蕴与时代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学校积极搭建梦想绽放与价值链接的舞台,为相关专业学生提供高规格的技能展示平台,让每一份创意在聚光灯下璀璨绽放,使每一次掌声都转化为通往广阔职业未来的坚实桥梁。

当前,艺术学院着力打造“三位一体”的文化品牌,正在筹建“黔西北传统艺术研究院”,努力把研究院、实践基地、非遗工坊作为建设省级高校美育实践创新基地的基础,让课堂延伸至田野,让理论扎根于乡野的支点;该研究院的建立,将致力于黔西北非遗文化传播平台,连接学术研究与活态传承,守护民族记忆的DNA,推动其成为校企协同育人示范平台,推动艺术专业与产业需求深度对接,为区域文化繁荣与技能型社会建设输送更多“懂艺术、能创新、接地气”的高素质人才。

三大舞台,尽显师生艺术芳华

2024年,贵州工贸职业学院凝练出提出要上好“四堂思政课”,其中强调要坚持以艺立德,讲好舞台上的思政课,以文艺赋能新时代思政教育。

“廿三年舞笙歌·辰海漾春华”——2023级舞蹈表演专业汇报演出、“歌咏辰海·乐育未来”青年教师专场音乐会、“匠心筑梦·风采成华”2025届毕业文艺晚会等专场演出,是艺术学院围绕“大思政+”的育人理念,精心编排的节目,获得校内外广泛好评。“草海之夏”艺术节以舞蹈表演专业汇报演出率先开幕,《晨曦·初遇希望》《传承·艺韵悠长》《启航·心怀梦想》《绽放·师恩难忘》四大篇章,全景呈现舞蹈表演专业学子两年来的成果。该场演出,既有根植传统,以《阿西里西》《不落的太阳》等现代编舞激活民族舞蹈基因;又有创新表达,艺术学院师生以国家一级保护区动物黑颈鹤为主题,编导的《鹤影·草海谣》将黑颈鹤的灵韵融入地域生态叙事,生动诠释扎根泥土的艺术真谛。

演出不仅是技艺的展示,更是一场文化传承的生动实践。

青年教师专场音乐会以“歌咏辰海·乐育未来”为主题,奏响艺术教育者的赤诚。从《龙腾虎跃》的磅礴鼓点到《Libertango》的探戈新韵,从《关中情》的秦腔豪迈到《我爱你中国》的深情咏叹,传统民乐、西方经典、红色赞歌在舞台交织。古筝《云裳诉》的古今对话、二胡《我的祖国》的家国情深、歌剧《饮酒歌》的华美共鸣,无不彰显教师队伍“承古拓今、中西兼修”的专业素养。艺术学院青年教师秉承舞台即讲台,艺术即育人的理念,以舞台实践反哺教学,为艺术教育注入可持续动能。

6月10日,以“匠心筑梦·风采成华”为主题的毕业晚会在辰海大剧院恢宏上演。该晚会分为三大篇章,由师生倾情演绎。舞台光影交织,节目精彩纷呈,将同窗情、师生谊与家国志编织成一幅动人的青春画卷,为2025届毕业生的工贸岁月镌刻下温暖而鲜活的成长印记。

这场光影盛宴,是学校落实“双养工程”(教师养德修为工程和学生素质养成教育)的生动实践。

毕业晚会不仅是毕业生告别母校的温情仪式,更是一堂生动的思政实践课。下一步,贵州工贸职业学院将继续贯彻落实立德树人工作要求,不断探索文化育人新模式,为青年学子搭建更多更好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助力学子们在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学术深耕,厚植文化育人沃土

当流行声乐的创新技法遇见红色基因的薪火传承,一场关于艺术教育本质的对话在草海之畔激荡。作为学校“草海之夏”艺术节的两场重戏,贵州应用工程技术学院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杨嵩带来的《流行声乐演唱中的一些关键技术要诀探究》的专题学术讲座和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原党委副书记、教授汤宇华带来的《远方、征途、足迹——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推动铸魂育人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的专题讲座,以“技艺筑基”与“铸魂立心”双轨并进,为师生开启知行合一的美育新境界。

在长达三个多小时的讲座中,杨嵩以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见解,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流行声乐演唱的核心技术。他向师生展示教学成果,通过生动案例鼓励学生建立专业自信、树立艺术理想。杨嵩以时间为轴,系统梳理流行音乐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及其风格类型,深入浅出地分析不同风格的音乐特征,帮助师生们更好地理解流行音乐的源流与本体特征。

汤宇华携《远方、征途、足迹》掀起一场与革命烈士的对话。汤宇华结合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的变迁、更名,生动阐释这所地方高校在服务区域发展、融入国家中国梦伟大征程中流淌的红色血脉与肩负的时代使命,展现了一所大学与地方红色文化同频共振的深厚底蕴。

汤宇华从最初构思(《远方》)汲取灵感,历经艰辛排练,克服经费、设备等困难,最终形成舞台作品(《林青的远方》)并延伸创作连环画《远方的故事》的锻造历程。让本地英雄的故事成为传承红色基因、浸润青年心灵、进行思政育人的重要载体和学校践行育人使命的鲜活体现。深刻论述红色基因作为立德树人宝贵资源的重大意义。

艺术不仅是舞台艺术的绽放,更是学术思想的碰撞与文化根脉的深耕。这两场讲座为学校、学院推动内涵式建设提供重要支撑。在草海之畔,学术的星光正化作燎原火种——这里培育的从来不仅是艺人,更是根系红土、脉动时代的职教基因。

政校企携手,艺术赋能职教新未来

艺术节的热潮未歇,校企合作的新篇已续写。6月19日,赫章县文体广电旅游局、贵州省阿西里西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与贵州工贸职业学院郑重签署三方合作协议。

此次签约,是贵州工贸职业学院立足区域发展需求、服务地方经济的缩影,更是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的创新路径。近年来,学校先后与省内外诸多知名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互动交流,持续深化校企合作内涵,全力开拓政、校、企互利共赢的新局面。

近年来,艺术学院充分发挥专业特色与人才优势,以舞蹈表演、音乐表演等特色专业为重要抓手,成功将地方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宝贵的教育教学资源,打造“非遗+”文化传承模式,形成“非遗进校园—非遗进课堂”等,先后多次参与编导排演国家、省、市及地方大型文化活动,将黔西北民族文化、红色资源转化为学生的“活态教材”。刚刚圆满落幕的首届“草海之夏”艺术节,正是艺术学院深化美育改革、践行“五育融合”的璀璨结晶。15天里,2000余人次师生相继登台,以歌咏志,以舞传情,以精湛技艺奏响青春乐章。辰海大剧院化身为青春梦想的舞台,学子们在此挥洒汗水,绽放光彩,这场艺术与职教深度融合的实践,正源源不断地为贵州文化强省建设注入澎湃的青春力量。

草海之畔,青春与技艺共舞,梦想与时代交响,一幅以产教融合绘就的壮丽未来画卷,正在贵州高原徐徐展开。它不仅是对国家《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精神的扎实贯彻,更是学院构建全面发展育人体系的关键一步。首届“草海之夏”艺术节在传承与创新优秀文化方面成效卓著,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坚实根基。

下一步,学校将继续高举艺术教育旗帜,不断丰富校园文化,提升文化育人内涵,为地方文化繁荣持续贡献智慧与力量。

特约通讯员 王近松

编辑 杨睿

二审 廖波

三审 刘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知识网 » 传承创新,艺彩绽放!贵州工贸职业学院首届“草海之夏”艺术节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