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泾漪 画作/傅继英
在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长河中,“吉庆”二字犹如深深镌刻在民族基因中的一座精神图腾。它们不仅体现在节日中红绸翻飞的热闹场景,更渗透于日常生活的每一个温馨细节。傅继英老师书法作品《满堂吉庆》,巧妙地以书法艺术为载体,将这一文化符号转化为一场视觉与精神的双重盛宴。在这浓淡相宜的墨色之间,观者得以触摸到中国人对团圆与幸福最质朴、最真挚的向往。
“满堂”二字,空间与情感的双重圆满在此得以体现。它既可能是四世同堂的宽敞厅堂,也可能是亲朋好友围坐共聚的温馨餐桌,更是心灵得以栖息的宁静港湾。在传统建筑文化中,“堂”作为家族礼制的核心,承担着祭祀、议事、宴饮等关键活动,象征着秩序与家族的凝聚力。而“吉庆”这一概念,则超越了物理空间的限制,将福运、喜气、安康等美好祝愿融入每一寸空气之中。
傅继英老师的书法作品,以“满”为外在形态,以“吉”为内在精神,通过笔画的流畅舒展与结构的疏密有致,营造出一个既实又虚、相辅相成的精神场域。在墨色浓郁之处,仿佛能听到笑语盈堂的欢声笑语。而在留白之处,则如同月光般静谧流淌,使观者仿佛置身于一场永不落幕的团圆盛宴之中。
傅继英老师的书法艺术,历来以“气韵生动”而广受赞誉。在《满堂吉庆》作品中,她巧妙地运用行草笔法,既承袭了楷书的庄重典雅,又融入了草书的轻盈灵动。其起笔犹如爆竹炸裂长空,收笔则似瑞雪轻抚梅枝,每一笔划间都彰显出力量与柔美的和谐平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庆”字末尾的一捺,宛如舞者挥洒的裙摆,既稳固了整篇作品的稳重基调,又为画面注入了飞扬的活力。傅继英老师的笔法,在动态中寻求静态之美,在静态中蕴含动态之韵,恰似吉庆的本质——它并非喧嚣一时的热闹,而是细水长流的温馨,是日常生活中的诗意,是平凡岁月里的一抹光辉。
傅继英老师这幅画作尤为适宜悬挂于家庭客厅或餐厅之中。客厅不仅是家族形象展示的窗口,更是日常社交与情感交流的核心区域。《满堂吉庆》以其宏伟气象坐镇此间,既展现了主人深厚的文化修养,又为空间注入了和谐安宁的氛围。餐厅因“食”与“祀”的深厚传统联系,自然蕴含着团圆的寓意——当家人围坐共享美食之际,抬头瞥见“满堂吉庆”四字,碗筷的碰撞声与墨香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生活中最温馨动人的仪式。若将该作品悬挂于企业会客室或茶室,亦能传递“以和为贵”“合作共赢”的商业理念,使吉庆之气成为推动事业发展的积极力量。
傅继英老师的《满堂吉庆》不仅是一件书法艺术杰作,更是一封深情的告白,倾诉着对生活的无限热爱。这幅作品提醒我们:真正的吉庆,并非藏于锦衣美食之中,而是在家人团聚时那笑意盈盈的眼眸。它不在豪华的厅堂,而是在亲朋好友间推杯换盏时传递的温暖话语。当我们把这件作品悬挂于墙面,便是在心田播下一粒幸福的种子——它将在日常的细微之处默默生长,终将绽放出满堂的馥郁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