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陶瓷信息》
在全球陶瓷行业从“制造”向“智造”转型的浪潮中,力泰陶机这艘驶向陶瓷装备领域深蓝的“整线航母”,早已将业务版图稳步拓宽。自2016年德力泰科技创立之初,先进陶瓷整线的种子便已埋下。
如今,经过近10年的市场历练与战略聚焦,德力泰先进陶瓷整线事业部已成功将业务范围延伸至高端白瓷、发泡陶瓷、耐火材料等“6+1”个核心行业,其整线工程解决方案更是赢得了全球近20个国家和地区陶企的青睐。
01
聚焦“6+1”个先进陶瓷领域
整线工程全球布局铸就众多标杆
据德力泰先进陶瓷整线事业部总经理李金宪介绍,今年德力泰将以往拓展过的12个行业,聚焦至日用陶瓷、卫生陶瓷、发泡陶瓷、耐火材料、粉体煅烧、挤出砖瓦这6个领域,并重点培育电瓷这1个种子业务,将市场版图精炼为“6+1”个黄金赛道。
其中,在日用陶瓷、卫生陶瓷组成的高端白瓷板块,德力泰的整线工程在国内的江西、湖南、河南等地区,以及印度、印尼、土耳其、阿尔及利亚、孟加拉、巴基斯坦、伊朗、加纳等多个国家落地,并凭借大产量、低能耗等优秀性能收获客户高度认可。
在发泡陶瓷板块,德力泰除了已在内蒙古、江西、山东等地有标杆案例,还正在将传统的三层窑炉迭代至更多层的隧道窑,在大幅提升产能的同时降低能耗,今年即有新型多层隧道窑项目落地交付。
而电瓷作为极具潜力的种子业务,不仅响应国内电网升级,更紧抓“一带一路”海外电网建设机遇。德力泰首个电瓷样板工程也即将于今年下半年问世。
对于上述“6+1”先进陶瓷领域,德力泰的定位均为提供“交钥匙”整线工程。意即覆盖原料装备、成型装备、窑炉烧成、干燥、窑后分检、包装、入库以及过程中的存储输送系统等整个生产流程,甚至还可以协助客户组建生产团队、提供工艺技术服务。这种深度服务模式,获得了全球客户的一致好评。
02
三大硬核展品
定义技术新高度
在不久前结束的广州陶瓷工业展上,德力泰在展位上亮出三把“利剑”,诠释其先进陶瓷领域的技术领导力。
第一个展品,是超宽体、大产量窑炉。德力泰的卫生陶瓷窑炉内宽可达到4.7米,长度150米,日产可以达到6000件;并且是首家做出2.4米内宽日用陶瓷辊道窑的企业,日产可达8万件,而日用陶瓷隧道窑的日产更是可达20万件;此外,也是首家提供3.6米内宽发泡陶瓷窑炉的企业。
德力泰的窑炉拥有“OCE优化燃烧节能系统、KHI保温节能系统”等独有专利技术,以及高精度数字流量控制系统,可精确设定空燃比,燃烧效果更佳、热效率更高、自动调温范围更广。其卫生陶瓷宽体隧道窑最佳能耗可低至700kcal/kg.c,日用陶瓷辊道窑最佳能耗亦可低至950kcal/kg.c。为合作企业实现了巨大的成本优势。
此外,李金宪透露,德力泰还在研发机器人自动装窑技术,此举将大幅降低人工劳作强度,并为合作企业改善难招人的痛点。
第二个展品,是日用陶瓷等静压成型装备。这是国际普遍采用的成型方式,突破了传统滚压湿制成型的局限,三梁四柱结构具有超强的抗疲劳能力,可自动化连续作业缩短生产周期,在低能耗的同时,高效生产复杂异形碗碟、茶具、装饰瓷等产品,转产灵活,坯体含水量低至3%(基本无需二次干燥),致密度显著提升。
第三个展品,则是AI赋能的数字孪生系统。借鉴了卫星发射的高精尖技术理念,深度融合AI数据集成与分析能力。可实时监控并主动优化窑炉烧成温度、装载密度,智能控制生产设备,预测性维护和检修提醒。不仅为陶瓷工厂的管理者提供了强大的决策支持,也是未来AI科技工厂的基石。
03
前瞻零碳时代
“双保险”绿色技术储备
面对全球“碳经济”极有可能引发的“绿色贸易壁垒”,德力泰已储备了两大前瞻性的“零碳燃烧”技术,并均已得到量产验证,可在未来“碳关税”抵达之时为客户提供破局利器,确保客户在绿色转型中始终领先一步。
其中,德力泰的全球首条氨氢零碳燃烧“示范陶瓷板(砖)量产窑炉”,不仅已于2024年9月在蒙娜丽莎成功投产,下一步还计划在白瓷行业进行中试产业化。
而在电窑技术方面,德力泰也已在粉体煅烧等领域拥有成熟电窑应用案例,比如电加热气氛保护式推板窑/辊道窑,新材料电加热煅烧辊道窑等等,为未来更多行业需求零碳生产铺平了道路。
04
小投入、大产量中国制造模式
迈向全球先进陶瓷整线装备第一梯队
在先进陶瓷领域,力泰陶机从2016年进行前瞻布局,到如今已成长为聚焦“6+1”个行业的先进陶瓷整线解决方案全球供应商。依托小投入、大产量的中国制造模式,叠加深厚的工艺积淀与持续的技术爆破,其正在全速向全球先进陶瓷整线装备企业的第一梯队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