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知识网 中意知识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生活 »

“Z世代”国际青年陶艺创作营活动在景德镇陶瓷大学举行

7月2日至5日,“Z世代”国际青年陶艺创作营活动在景德镇陶瓷大学举行。来自国内7所高校、16个不同国家的30余名留学生参加本次活动。本次“Z世代”国际青年陶艺创作营以“交流·碰撞”为主题,旨在搭建一个高水平的国际性交流平台,共同探寻陶瓷艺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开营仪式结束后,正式拉开创作序幕。活动精心设计了兼具传统技法与现代实践的课程体系:在三宝景漂之家与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的考察调研中,学员们深入了解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历史脉络;学校实训中心108陶艺实验室则成为创作主阵地,拉坯、泥条盘筑捏塑、陶瓷绘画等环节依次展开,让学员们在实操中感受陶瓷媒介的可塑性与艺术表达的多元可能。

在三宝景漂之家考察调研

在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考察调研

陶艺拉坯创作

泥条盘筑捏塑创作

陶瓷绘画创作

在四天的沉浸式体验中,各位青年创作者不仅掌握了景德镇传统制瓷技艺,更通过跨语言、跨文化的交流,将各自国家的艺术风格融入陶瓷创作。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学院金亮老师谈到,“学员们在陶瓷上进行创作,让我们也感受到来自不同国家的学员们很多的艺术能量,这不仅是一次技艺的学习,更多的是情感的表达。”来自孟加拉国的慧芬表示,“来到中国之前,我并不了解陶瓷的文化和历史,只知道它可以作为餐具使用。但是在来到景德镇之后,这儿丰富的陶瓷文化令我大开眼界,陶瓷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非常有幸参加此次活动,真的收获颇丰。”来自摩洛哥的哈目扎感叹:“我从这次经历中学到的最多的是,陶瓷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我尊重创作这些作品的艺术家,很幸运自己也尝试过。”来自津巴布韦的艾欣说道:“陶瓷是旧技术与现代世界新技术的结合,就像我们现在所生活的那样,所以陶瓷文化并不局限于过去,而是仍然活在我们心中,这就像一场跨越时间的对话,这对我来说真的很有意义。”

本次创作营活动由景德镇陶瓷大学主办,学生工作部(处)承办,团委、美术学院、文化传播学院、国际学院、博物馆等单位协办。活动旨在通过采取“请进来 走出去”方式,创建景德镇“Z世代”国际青年文化交流基地,依托陶瓷文化载体,开展国际青年陶艺营,让Z世代国际青年增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向往。作为推动陶瓷艺术国际交流的重要举措,此次活动不仅为Z世代青年搭建了技艺切磋的平台,更以陶瓷为媒介,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中架起了一座青年对话之桥。未来将持续举办此类国际性交流活动,让更多青年创作者们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书写陶瓷艺术的未来篇章。

相关新闻

国际“Z世代”瓷都“玩泥巴”:

在泥土中看见文明对话

“陶瓷是旧技术与现代世界新技术的结合,陶瓷文化并不局限于过去,而是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来自摩洛哥的艾莎在“千年瓷都”江西景德镇体验了制作陶瓷,让她感叹“泥土中藏有文明对话”。

7月2日至5日,“Z世代”国际青年陶艺创作营在景德镇陶瓷大学举办,来自俄罗斯、摩洛哥、巴基斯坦等10余个国家的30余名国际青年在景德镇逛博物馆、拉坯、盘泥条、体验陶瓷绘画,在指尖上开启了一场文明对话。

7月4日,在景德镇陶瓷大学内,一名国际青年正在展示自己的作品。李韵涵 摄

“陶瓷艺术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景德镇更是全球陶瓷艺术交流的重要平台。”景德镇陶瓷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Z世代”国际青年陶艺创作营项目负责人王文生表示,举办此次创作营的目的是为了推动陶瓷艺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激发青年一代对陶瓷艺术的创新热情。

这份期待,在年轻的国际面孔沉浸于陶艺实践中,正化为生动的现实。

“先取少量的瓷泥搓成条状,就可以一层一层盘出自己想要的样子,现在我用刮刀轻轻刮平,表面就变得光滑。”虽然是第一次体验陶瓷制作,但经过半天的老师教学与动手体验,来自俄罗斯的卫婕已经对盘泥条颇有心得。

“我做了一个爱心形状的碗,等烧出来后我想送给我的奶奶,以表达我对她的爱。”在卫婕看来,可以将自己的爱意“捏”进瓷器里送给自己的亲友。

除了给奶奶做了一个爱心形状的碗之外,卫婕也准备给爱种花的妈妈做一个陶瓷花盆。卫婕表示:“我的妈妈也很喜欢景德镇瓷器,我想亲手做一个给她。”

7月4日,在景德镇陶瓷大学内,来自俄罗斯的卫婕正在展示自己的作品。李韵涵 摄

与卫婕一样,来自摩洛哥的艾莎也认为,泥土会“说话”,陶瓷能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想法。

“我用了一深一浅两个颜色的泥条来做这个杯子,还打算用瓷泥捏几朵小花上去,这样我以后一看见这个杯子就能回忆起此刻的美好。”艾莎表示,不论是像自己这样的初学者还是经验丰富的陶艺家,手中的作品都包含了自己的情感与故事。

从陶泥到艺术,每一步都有着探索的惊喜。在拉坯机前,来自摩洛哥的哈目扎深深感叹:“拉坯确实不容易,但很有趣!”

“通过亲手体验,我才明白了这里为什么叫‘瓷都’。陶瓷不仅是艺术,更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哈目扎对拉坯的过程最为印象深刻,在他看来拉坯虽然有一定难度,但最后的成品也让自己十分有成就感。

“在这次的体验与学习中感受到要像制瓷一样保持耐心与专注。”来自印度尼西亚的乔万卡表示自己在专注的创作中获得了心灵沉淀。她还从景德镇古老的技法中,窥见了传统在现代性中焕发的生命力:“技术很古老,但在这里,它可以呈现出一种现代化表达。”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知识网 » “Z世代”国际青年陶艺创作营活动在景德镇陶瓷大学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