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刘芳
近日,深圳市光明区委宣传部、光明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第三届光明区非遗文化艺术周在红花山公园启幕,为市民奉上了一场集传统非遗展示、现代科技体验与生态休闲于一体的文化大餐。活动持续至7月13日。
鼓点如惊雷骤起!醒狮与“舞狮机器狗”同台献技,科技感十足。非遗鱼灯舞中,朱裙少女执鲤灯翩跹,舞姿的端雅与鱼灯的灵俏交融,绽放出民间智慧的柔韧光芒;川剧变脸大师水袖翻飞,瞬息万变的面容犹如一部浓缩的戏剧传奇,引得观众屏息凝神,掌声如潮。那穿越千年的“茶韵千年·宴遇时空”,仿佛打通了时空的壁垒,让盛唐的雍容、宋代的清雅、闺阁的私语在此刻的红花山下和谐共鸣……
AR剧本游、AI互动成为本届非遗文化艺术周的一大特色。最吸引人的莫过于“AR非遗探寻剧本游”,市民通过手机扫码参与,借助AR技术,在红花山真实的亭台楼阁、古树小径间穿梭,寻找虚拟投射的非遗线索,完成任务赢取礼品。“AI互动”包括AI汉服换装体验、AI机器人象棋、国潮DP打卡等游戏项目。
非遗传承体验区打造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的多元体验空间,集“吃、学、玩、赏、购”于一体,让市民得以零距离、全方位地触摸非遗的脉搏,感受其在当代的鲜活生命力。
“非遗食野市集”被一股复合而浓郁的香气浪潮席卷。鼎沸人声与食物烹制的交响乐交织,勾勒出最具烟火气的非遗画卷。公明腊肠、武汉三鲜豆皮、文创冰淇淋等地道非遗美食和小吃,让市民大饱口福,感受“舌尖上的非遗”。
“技艺传承工坊”是非遗技艺从“可观”走向“可感”“可做”的核心场域。掐丝珐琅制色彩绚丽、古法造纸工序神奇、非遗拓印趣味无穷……市民们不仅可以近距离欣赏非遗精品,更能动手制作,在指尖触碰中感知匠心温度,亲身感受传统工艺的魅力。
“光明文商旅展示长廊”宛如一部流动的光明史诗。它通过丰富的图文展板梳理了光明区的非遗名录、文旅景点、时尚商圈等。陈仙姑的传说口耳相传百年,玉律醒狮舞的鼓点激荡人心……文字与影像如同钥匙,打开了尘封的文化宝库,让市民得以领略光明深厚的文化底蕴。
(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