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参观深圳美术馆。
深圳新闻网2025年7月9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深圳美术馆(新馆)自2023年11月7日正式对公众开放以来,经过一年多的蓬勃发展,以丰富多样的展览、精心策划的公教活动以及开启国际特展收费模式的探索,已成为展示“深圳文化”的重要窗口。日前,该馆的参观人数成功突破了200万人次。截至2025年7月1日,新馆开馆518天,单日最高观众流量近1.7万人次,共举办56个展览,开展各类公共教育活动893场次,公众微信号粉丝量已超105万……这份靓丽的“成绩单”生动诠释着深圳美术馆以创新为引擎,让城市更美好——引领整座城市的美育生态,也塑造着美术馆与城市文化生活的全新关系。
暑假将至,“双高”(高温、高客流量)下,怎样做到尽可能接待更多观众又兼顾参观体验?配套设施和服务是否跟得上?对此,深圳美术馆副馆长王新妮有自己的答案。她表示,深圳美术馆从去年暑期就开始策划今年“暑期档”重磅展览。今年暑期我们有十余个免费展览,特别将吴冠中、黄宾虹等大师特展放在这一档期,还有深圳美术馆首个收费展——“东京ADC深圳首展”等国际特展;在暑期,我们每周六提前一小时开放,延迟一小时闭馆。公共服务方面,扩大了行李寄存的容量以及准备一系列防中暑的措施。“我们欢迎全国乃至全球观众来深圳美术馆过暑假,感受深圳文化的热度与深圳服务的温度。”
大师领衔 现象级大展“扎堆”来袭
深圳美术馆(新馆)自开馆以来,拥有超高人气,成为网红打卡地。这背后得益于该馆策划推出的一系列高质量展览。尤其是李可染、宋文治等大师特展不仅吸引本地市民多次参观,也赢得外地观众好口碑。
家门口看大师展,不亦乐乎。吴冠中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上“中西融合”的探索者,更是深圳这座城市的“艺术老友”。从1980年首次在深圳展览馆举办个展,到1985年参与深圳美术节、1993年指导“博雅”油画大赛,用他的话说,他对深圳有感情。
深圳美术馆推出的“我负丹青——吴冠中艺术展·深圳特展”自今年5月底开展以来,热度持续攀升,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顶流”大展。展览汇集浙江美术馆、深圳美术馆馆藏吴冠中捐赠作品62件/组,当中既有深圳美术馆藏《夜重庆》《向日葵》等与城市记忆共振的佳作,也有浙江美术馆珍藏的《游园惊梦》《春》等油画、云南行速写、师友赠作及晚年抽象水墨,将展至9月7日,陪伴观众一整个暑假。
“在深圳看大师作品,幸福感和获得感满满!”“感谢深圳美术馆为我们带来了免费的大师特展,机会难得,已经二刷、三刷了!”……观众赞誉的背后是深圳美术馆对大众真实需求的了解。王新妮介绍,我们通过近8000份观众调研,获悉大家对大师特展的需求巨大。“我们通过‘美术菁英在深圳’学术品牌不定期推出大师特展,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我们发现,大师展除了吸引本地观众之外,还吸引了全国热爱艺术的观众前来打卡,为深圳文旅增添一份力量。”
据悉,深圳美术馆目前的展览涵盖“东京ADC展·深圳特展”“存念留真——深圳美术馆上款馆藏名家作品展”“陈希旦水彩画展暨捐赠新作展”“原道:徐累艺术展”“友涵与余友涵——余友涵的早期经验与晚期风格”“双面镜——植物的艺术之美与科学之真”“深蓝变奏曲2:‘我’与海的9个故事”“梧桐山下 饮水思源——深圳美术馆建馆四十八周年馆史展”“深圳美术馆馆藏国风藏书票特展——书间梦蝶(东湖)”“我随潮流来——戴泽的跨世纪目光”等十几个展览。值得一提的是,“爱好溪山为写真——黄宾虹山水之旅与艺术创作”将于8月5日至12月7日亮相深圳美术馆,届时又会掀起新一轮打卡“狂潮”。
先行先试 开启深圳公立文化场馆的“特展收费”模式
深圳美术馆创新不止,积极探索,率先在全市开启公立文化场馆的“特展收费”模式。
在“设计之都”深圳,感受全球创意力量涌动。作为国际顶尖设计组织——东京艺术指导俱乐部(简称东京ADC)成立70余年的首次海外大展,由深圳美术馆主办的“东京ADC海外首展”正在馆内火热展出。该展涵盖90位来自东京ADC的会员以及40位ADC奖入围与获奖者的200余件作品。
作为深圳美术馆首个收费的“国际特展”,早鸟票一经推出,销售火爆。在王新妮看来,深圳美术馆此举是满足市民高品质、多样化等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举措与实践样本。深圳美术馆在进行充分观众调研的基础上,推出第一场收费国际特展,票价48元。“这一价格是在《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关于我市公共文化设施特展收费有关事项的通知》文件精神指导下制定的。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推出针对不同人群的早鸟票、亲子票等优惠票价,希望用一杯咖啡的价格,带给观众更多高层次的展览项目和更好的观展体验,满足观众更多元的文化需求。”
王新妮表示,目前从展览的反响来看,观众愿意为优质的文化内容付费,说明深圳的文化消费市场潜力巨大。通过这一展览体现出深圳美术馆的策展能力和国际资源配置能力,有利于提高服务供给的广度和深度。“以本次展览为起点,深圳美术馆与东京ADC签订了为期五年的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构建深圳与国际设计界的长期对话机制,助力本土设计师走向世界舞台。”
在暑期,深圳美术馆在打造高品质收费国际特展的同时,共有十余个免费展览同期开放。王新妮认为,通过这种双向并行的模式,让艺术以多元形式融入市民生活为深圳建设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注入更富活力的艺术动能。
无限生长 公共教育持续升级“焕新”
这个夏天,深圳美术馆根据不同年龄、职业、兴趣爱好的人群,精心设计分众化的公教活动,力求满足各类受众的需求。这里有展品深度解读,也有沉浸式互动体验,还有艺术和音乐跨界融合的“ART Dating乐荟——我和深圳有个约会”公益活动,让每个人都能获得独特的文化体验。
深圳是全国首个系统性提出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的标杆城市,而深圳美术馆以“聚焦深圳、专注城市”为导向,无论展览还是活动,将儿童友好贯穿其中。比如,以“双面镜——植物的艺术之美与科学之真”为依托,邀请深圳市仙湖植物园在暑期开启一场特别为小朋友设计的融合之旅,展览从作品、展陈及公共教育活动等方面,通过结合艺术与小观众的需求,探索美术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模式;另外,吴冠中展还策划儿童友好区,为儿童提供观看吴冠中艺术的专属视角,让孩子与大师真迹“零距离”。
在深圳美术馆“无界”学习中心,“有头有脸——深圳大学艺术学部《展示设计》课程成果展”于6月7日—8月31日展出,为学子展示才华提供舞台;“走近吴冠中的艺术世界——作品欣赏与临摹专场活动”,邀请广东省内各教育阶段学生及专业艺术家团体在周一闭馆日现场临摹与欣赏,直面大师真迹神韵。
自7月开始每月第二个周二上午9:30,深圳美术馆推出“松柏计划——长者友好日活动”,针对长者免预约入场,享专属导览与温馨服务。王新妮介绍,我们通过在部分展厅现场提供放大版作品说明文字,大屏清晰指引、专业导览等服务,为银龄群体创造舒适、便捷的艺术体验空间,展现孝亲敬老这一传统美德。
以展览为抓手,深圳美术馆通过多元公共教育活动,让展品、艺术融入日常,成为可感知、可参与的生活养分。馆内的艺术导览于每周二至周五15:00各一场,每周六、日11:00及16:00各一场;7月12日举行的《艺术新知:中国艺术史上的时间》,主讲嘉宾邵彦将带来关于艺术史的真知灼见;该馆的人文客厅围绕“数智时代的艺术与文化”年度主题,将于7月20日邀请学者姜宇辉带来《数字艺术与数字生命》讲座;2025暑期艺术研学活动包括“光的奇幻之旅”和“拓光”美术馆版画活动,分别于7月8日和7月29日举行。此外,围绕吴冠中、余友涵、徐累个展,还推出艺术互动以及“心愿盒子”巡游活动,让观众通过互动领到夏日系列花卉书签。
一场场别开生面的活动让观众从旁观者变成主角。王新妮表示,欢迎大家一起来美术馆转动夏天。“我们将以艺术为媒,策划引进更多高品质的展览和活动,提升服务体验,让更多观众与这座美好城市‘双向奔赴’,驶向精神丰盈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