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阳江市文化馆不断完善“小彩虹系列”文化助困助残服务链联动体系,把艺术师资送到偏远山区和有特殊需要儿童的课堂,为特殊家庭点亮一盏艺术疗愈之灯。
孤独症儿童被称为“星星的孩子”,他们生活在我们身边,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养育孤独症儿童对家庭来说充满了艰辛和挑战。阳江市文化馆也以“小彩虹”为纽带,为特殊儿童家庭打造了一个心灵的栖息地。
自2021年起打造“小彩虹系列”文化助困助残服务链联动体系以来,阳江市文化馆用艺术文化艺术的形式关怀特殊群体、困境儿童,至今累计服务2000人次。
建立首家社会化分馆
针对特殊群体提供多元化文化服务
2024年4月16日,阳江市文化馆首家社会化分馆在市特殊教育学校揭牌成立,将为特殊学校的学生提供多元化、有针对性的文化服务,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质。
“特殊教育需要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希望通过联合社会资源开展活动,为特殊群体、特殊教育赋能。”阳江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李玉坤介绍,学校与文化馆合作一年以来,联合开展了礼仪课、文化进校园等一系列活动,通过引入社会资源,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插花技法、书法艺术及风筝制作工艺,有效拓宽了知识视野与社会认知,扬优挖潜。
位于阳江市文化馆二楼的融合读书角。
“现如今,我们也推动活动走出校门,让孩子们和不同人群建立联系,提升他们的社会适应、沟通交往能力。与文化馆的馆校共建刚好为他们提供了这一成长平台。”李玉坤表示。
为家长提供短暂喘息空间
用文化艺术点亮“星星的孩子”
2025年5月23日,阳江市文化馆迎来了一群“星星的孩子”。
在二楼课室里,特教老师把绘本变成触觉剧场,通过音乐互动、绘本游戏、立体纸玩,引导孩子们进入棕熊的奇妙世界,在互动体验中帮助他们建立情感认知,提升表达与协作能力。
六楼的小剧场为家长们提供了短暂喘息的地方。在这里,他们可以倾听歌曲、参与即兴演奏、故事分享和互动游戏,暂时卸下压力铠甲,享受音乐带来的力量。
在二楼课室里,特教老师把绘本变成触觉剧场。
六楼的小剧场为家长们提供了短暂喘息的地方。
“孤独症儿童如果离开父母到一个陌生环境可能会有些焦虑,需要志愿者一对一地帮助孩子完成一些手工制品,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阳江市文化馆馆长陈琳说。
李玉坤也提到,一些孤独症儿童对环境更敏感,所以在活动设置前期要特别关注环境布置、环节设置,让孩子有事情可做,有东西可学,逐步适应陌生环境。
“孤独症前期的辨别主要靠家长,早发现可以及时干预。不少孤独症孩子对绘画美术,比语文、数学更感兴趣。在干预方式中,也会应用到文化艺术疗育的方式。”阳江市特殊教育学校陈颖老师表示,学校与文化馆联合开展融合阅读活动,能够通过绘本游戏、音乐互动、疗愈音乐会等活动,让孤独症儿童及其家长度过一个轻松愉快的夜晚。
采写:南都记者 王美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