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知识网 中意知识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生活 »

北京字画回收:丰宝斋的“笨办法”——先聊透画,再谈价钱

上周去东城收画,王大爷从樟木箱里取出那幅齐白石的虾图时,手指都在抖。“前几年有人来,进门就问‘最低多少卖’,我一听就烦——这画是我插队时用三斤粮票换的,哪能这么糙?”

丰宝斋有个笨规矩:上门先聊画,聊透了再谈钱。老师傅蹲在画前,先指给大爷看:“您这虾的虾须,齐白石晚年爱用‘游丝笔’,细得能透光,还带着点弧度,仿品学不来。” 又翻出手机里存的《齐白石年谱》:“您看,这画风对应他78岁左右的,那年他住跨车胡同,正是画虾最灵动的时候。”

王大爷越听越精神,从粮票换画的故事,讲到后来怎么请荣宝斋的老师傅装裱。我们没催,就捧着茶听,直到他自己说:“你们懂这个,我信得过。” 这才拿出近三年的拍卖记录,指着其中一条:“类似的画,去年匡时拍了这个价,您参考着来。”

报价单上没写“一口价”,反而标着“上下浮动区间”,解释清楚“这个价包含什么,为什么不能再高”。王大爷说:“我不怕卖便宜点,就怕被蒙在鼓里。” 最后成交时,他非要把装画的红木盒也塞给我们:“给懂行的人,才不委屈这画。”

有人说我们效率低,哪有收画聊仨小时的?但藏家心里都清楚:字画不只是物件,是念想,是岁月。咱慢一点,把画聊透了,把心聊顺了,这买卖才做得踏实。

至于鉴定费、跑腿费?从没这说法。丰宝斋在琉璃厂守了这些年,靠的就是“您觉得值,咱再算账”——套路玩得再花,也不如一句“我信你”金贵。

#北京上门收画 #丰宝斋老理儿 #不坑人回收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知识网 » 北京字画回收:丰宝斋的“笨办法”——先聊透画,再谈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