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事早南天——胡根天与20世纪广东西画启蒙》展览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一、二层展厅开幕。北京画院吴洪亮院长在展览前言中写道:“回望胡根天先生的艺术旅程,恰似在喧嚣中打捞一段沉默的艺术密码。”这位岭南文化巨擘于20世纪初赴日本东京美术学校学习西画,1919年归国后投身中国近现代艺术转型。
自画像 胡根天 61x45.5cm 布面油画 1919年 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美术馆藏
胡根天1892年生于广东开平华侨家庭,1914年赴日留学。归国后,他以“赤社美术研究会”和“广州市市立美术学校”为起点,启蒙大众对西方艺术的认知,构建广东早期高等美术教学体系。胡根天的后半生陪伴着广东文博事业的起步与发展,从博物馆、美术馆、文史馆到画院、文联、美协,都留下他探索实践的身影。这位20世纪广东现代美术教育和文博事业重要的奠基者与开拓者,其贡献不仅在于艺术创作,更在于倾其一生所构建出的文化发展“生态链”。
睡猫 胡根天 20.5x26.5cm 纸本铅笔 20世纪30年代 私人藏
这次展览并非一场普通的艺术家个展,而是试图以胡根天为透镜,观照20世纪初一大批活跃在岭南地区的艺术家。展览汇集胡根天《自画像》、冯钢百《女头像》、关良《戏剧人物之二》、关金鳌《德国王宫》等力作,以及谭华牧、何三峰、李桦、赵兽等艺术家代表作,诸多作品系首次在京展出。展览特别呈现多份手稿:胡根天《回忆我的母亲》追溯其侨工家庭成长经历,《艺圃耕耘录》详述留日往事;另展出一封北京画院首任院长叶恭绰致胡根天信函,见证两地文化渊源。
1922年,赤社第二次画展在广州中央公园东北边盖搭的葵棚举办。
据悉,展览将展出至8月24日,配合展览特别发行的《艺事早报》在现场免费发放。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金力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