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玩市场里,那可是藏龙卧虎,到处都充满了诱惑。
很多人怀揣着“捡漏”的梦想一头扎进去,可一不小心就会掉进坑里。
今天咱就来聊聊,什么样的古玩最好别买。
一、远离来源不明古玩,守护文化与权益
当你在古玩市场中徘徊,与卖家交谈时,如果有些古玩卖家对所售物品的来源含糊其辞,或是根本说不出个所以然,这时候你可得提起十二分的小心了!
文物专家指出,当前古玩市场鱼龙混杂,很多非法出土的文物正悄然流入其中。
这些文物的出现,打破了正常的文物流转秩序。
以青铜器和陶瓷为例,它们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技艺。
在理想的情况下,它们应该通过科学的考古发掘流程重见天日。
考古发掘是一个严谨且科学的过程,专业的考古人员会对文物出土的位置、周边环境等进行详细记录,这对于研究历史、还原古代社会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然而,盗墓者为了谋取私利,不惜破坏古墓,将这些珍贵的文物盗出。
这些被盗出的文物没有经过科学的记录和保护,其蕴含的历史信息大量流失。
购买这类来源不明的古玩,会带来诸多严重后果。
从法律层面来看,我国有严格的文物保护法律法规,买卖非法出土的文物是明确的违法行为。
一旦购买者被查出持有此类文物,就可能陷入法律纠纷。不仅购买的古玩会被依法收缴,购买者还可能面临罚款、甚至刑事处罚。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有许多这样的案例。
从文化保护的角度而言,购买来源不明的古玩无疑是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
它助长了盗墓等非法活动的猖獗,使得更多的古墓遭到破坏,更多的文物失去了其应有的研究价值。
每一件文物都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一旦遭到破坏,损失将无法挽回。
曾经有一则新闻报道,一位古玩爱好者听闻有人出售一件所谓“出土”的玉佩,卖家声称这玉佩是自家祖上流传下来的,但却拿不出任何相关的证明。
这位爱好者被玉佩精美的外观所吸引,又想着可能是个“捡漏”的好机会,便花大价钱将其买下。
然而,当他满心欢喜地找专家鉴定时,却得到了一个令人沮丧的结果:这块玉佩是盗墓所得。
最终,这块玉佩被依法收缴,这位爱好者不仅损失了大量的钱财,还因为配合调查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惹上了一身麻烦。
所以,在面对来源不明的古玩时,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抵制购买,共同守护历史文化遗产和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价格离谱的古玩
在古玩市场,价格有时候就像坐过山车。
如果一件古玩的价格低得离谱,那很可能是个陷阱。
比如市场上正常的明清官窑瓷器动辄几十万上百万,可突然有人说几百块就能卖给你一个,你觉得这能是真的吗?
古玩的价值是由其年代、工艺、保存状况等多种因素决定的。
低价古玩往往是仿制品或者残次品。
之前有位大爷花了几百块买了个号称是唐代的铜镜,结果拿回去一鉴定,就是个现代仿品,连成本都不值。
反过来,如果价格高得离谱,也得谨慎。
有些不良商家会故意抬高价格,利用买家“贵就是好”的心理来行骗。
三、过度炒作的古玩
现在网络发达,一些古玩被炒得火热。
比如前几年的“天珠热”,很多人跟风购买,价格被炒到了天价。
但实际上,很多所谓的“天珠”根本没有那么高的价值。
过度炒作的古玩,其价格往往脱离了本身的价值,一旦热度过去,价格就会暴跌。
就像当年的普洱茶炒作一样,最后很多人血本无归。
所以,对于那些被过度炒作的古玩,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市场的喧嚣冲昏了头。
四、脱离历史的古玩收藏陷阱
在古玩收藏的广袤天地里,有一类明显脱离历史的古玩,如同隐藏在迷雾中的陷阱,让不少收藏爱好者深陷其中而不自知。
如红山文化玉器上,却写着秦小篆,汉代青铜器上,却装饰着现代的琉璃和宝石,唐代的玉器上,却有着乾隆时期的纹饰装饰等等,诸如此类。
有人会狡辩,这也是古人曾经收藏的证据,但是你看看整体的工艺和纹饰,造假者的无知却被买假者的自作聪明所接受,也是古玩市场的一大特色。
这类收藏者中,不乏一些凭借特殊身份或职务而备受瞩目的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以自己的地位或头衔让旁人侧目。
然而,当我们将目光聚焦到他们所收藏的物品时,往往会大失所望。那些所谓的“藏品”,可能在年代、工艺、风格等方面存在着明显与历史不符的漏洞。
比如,一件号称是唐代的瓷器,却有着宋代才出现的装饰技法;或者一件标注为明代的书画,其纸张的材质却是现代才有的。面对这样的“藏品”,即使是专业人士,可能连回信交流的欲望都没有了。
这些收藏爱好者,尽管在其他领域可能有着卓越的成就,有着令人瞩目的职务或较高的学历,但在古玩收藏方面,却严重缺乏基础的文化常识。
要知道,收藏古玩所需要的知识体系与其他领域截然不同,它要求收藏者对历史、文化、艺术等多方面有深入的了解。
由于他们特殊的背景或职务,周围的人很少会当面指出其收藏的错误。大家出于各种原因,或是忌惮他们的身份,或是不想得罪人,选择了保持沉默。
久而久之,这些收藏者在缺乏正确反馈的环境中,自我陶醉的收藏感觉逐渐膨胀。
而“捧杀”就像古玩市场中一把屡试不爽的尖刀,悄然割向他们。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为了自身利益,会对他们的收藏进行过度夸赞,让他们陷入虚假的成就感中。
在这种“捧杀”的氛围里,能幸存下来的收藏者可谓是侥幸。
一部分人陶醉在自我满足的快乐中,他们完全沉浸在自己所营造的收藏世界里,对旁人善意的提醒充耳不闻。
他们看着自己满屋子所谓的“宝贝”,觉得自己是收藏界的行家,却不知这些东西可能毫无价值。
还有一部分人,不仅自我陶醉,还以此作为吹牛的资本,甚至将其当作经验大肆宣扬。
他们口若悬河地讲述着自己的“收藏故事”,吸引了众多初涉收藏的人紧随其后。
这些初入收藏领域的人,对古玩知识了解甚少,很容易被他们的“权威”所迷惑,盲目地跟随他们的脚步。
于是,在这些错误引导下,越来越多的人走入买假玩假的行列。
他们相互支持、相互吹捧,进一步加深了对错误收藏观念的坚持。不仅误导了更多的人,也对整个古玩收藏市场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五、最后的总结
除了以上这些,还有臆造品,因为文字内容太多,明天再接着叙述,总之,古玩市场就像一片充满宝藏的大海,但同时也暗藏着各种危险。
来源不明、价格离谱、过度炒作的古玩,就像是大海里的暗礁,一不小心就会让我们的“寻宝之旅”触礁沉没。
因此,我们在古玩收藏的道路上,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避免陷入这种明显脱离历史的古玩陷阱。
在购买古玩时,保持理性和冷静,不要被利益冲昏了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