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知识网 中意知识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生活 »

汉字•书法•碑林:西安碑林文化历史展

在西安碑林博物馆新开放的北区场馆负一层东展厅和西展厅内,以“汉字•书法•碑林”为主题展示了西安碑林厚重的文化历史。通过600余件(组)碑刻、书画、古籍、拓片等文物,深入探索汉字、书法与碑林三者之间的紧密关系——

申威隆:90后“陕西文博一哥”

走进文化历史展厅,迎面是多媒体空间,仿佛置身于汉字与书法的世界之中。这个展览分为“汉字悠远 文脉绵长”“书法宝库 文化奇观”“碑林圣殿 文明华章”三个单元,分别展示了碑林中的汉字源流、碑林中的书法瑰宝、西安碑林的发展史,守望历史,赓续文明。

1.汉字悠远 文脉绵长

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发展史,也是一部汉字演变史。黄帝时期,仓颉观察鸟兽足迹,受到启发创造文字,被尊为“造字圣人”。新石器时代,开始出现陶文,乃最早的汉字雏形。

夏商之际,汉字发展成熟,逐渐形成体系完备的甲骨文和金文。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全国文字统一为小篆,结体对称,线条流畅。两汉时期,隶书通行,书法艺术从有序走向繁荣。

中国古人将造字法则归纳为六种,分别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统称为“六书”。同时,历朝历代都积极推行文字的标准化,刊刻石经起到规范经典内容的良好作用。

这里陈列着两块魏正始二年(241年)三体石经残石,原本竖立于汉魏洛阳城南郊的太学,用古文、小篆、隶书三种字体刻成。北宋咸平二年(999年)刻的《篆书目录偏旁字源碑》,将《说文解字》中的部首和偏旁用小篆书写,以楷书反切注音,乃文字结构范例。

2.书法宝库 文化奇观

书法是汉字书写的艺术,包括篆、隶、楷、行、草等书体,以甲骨、青铜、简牍、纸帛、碑石为载体。西安碑林是历代书法荟萃之地,立体的中国书法史令人肃然起敬,成为书法爱好者心中向往的圣地。

这里以书圣王羲之开篇,他的书法兼取诸家之长,开创楷、行、草三体的新风尚。王羲之的《兰亭序》翰墨风流冠古今,自然随意,气象超然。东晋至北魏早期,汉字呈现“隶楷之变”的趋势,逐渐形成“南北交融”风格。

隋朝统一全国,继承魏晋南北朝遗风,将北方粗犷豪放和南方温润华美的书风融合,使楷书发展成为一种规范的标准书体。这里陈列的隋代《赵芬残碑》,笔法方圆兼备,字体刚柔并济。

唐代是中国书法的全盛时代,将“尚法”著称的唐楷发展到巅峰,百家争妍,名家辈出。初唐时期,以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等为代表,铁画银钩,骨力清健。中唐时期,颜真卿变法出新,端庄丰美,沉厚雄健。晚唐时期,柳公权与颜真卿并称为“颜柳”,瘦硬通神,骨力劲健。

盛唐时期,玄宗推崇隶书,呈现丰腴健美,形成象征开元盛世的“唐隶”风貌。这里竖立的唐开元十五年(727年)刻《杨孝恭碑》,碑文由陆尚宾书,隶书遒劲而秀美,堪称“唐隶珍品”。

唐代篆书常见于碑额、题榜、墓志盖等处,如蚕吐丝,如绵裹铁。书家首推李阳冰,乃李斯之后小篆第一能手。这里陈列的唐大历二年(767年)刻《拪先茔记碑》和《三坟记碑》均为李阳冰书,另外一块唐垂拱四年(688年)刻《美原神泉诗序碑》的碑文也为篆书。

唐代草书名家以张旭和怀素为代表,形成双峰并峙的局面,两人被并称为“草圣”,有“颠张狂素”的美誉。他们的“狂草”书法倏忽万变,充分发挥了书法的情感表现力,形其性情,达其哀乐。

这里陈列着北宋时期刻的张旭书《断千字文刻石》《彦修草书刻石》《肚疼帖刻石》和怀素书《东陵圣母帖》《藏真律公二帖刻石》,以及明代刻《怀素千字文刻石》等。如今,原帖已毁或者难得一见,这些后世刻石显得更加珍贵,成为人们领略唐代草书的重要实物资料。

宋代,书法以“宋四家”为代表,包括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独树一帜。元代,赵孟頫将晋韵、唐法、宋韵融为一体,倡导以“二王”为正宗的古典主义书风,形成温润闲雅的“赵体”书法。

明清时期,提倡复古,推动金石碑刻的研究。同时,承旧革新,以摄人心魄的书法风貌推进艺术发展。这里悬挂着大量清康熙年间皇帝的《御书法帖刻石》,由时任陕西按察使的何嘏摹刻,曾镶嵌于碑林展室外的墙壁上,为董其昌、米芾、赵孟頫的书法,琳琅满目,蔚为壮观。

3.碑林圣殿 文明华章

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时任陕西转运副使的吕大忠搬迁唐石经和其他唐宋碑刻于府学北墉,正式开始创建西安碑林,跟孔庙和府学合为一体。历经王朝更迭、战火侵扰、自然灾难,依靠历代先贤的保护、修葺、搜求,西安碑林成为首屈一指的藏石盛地。

明嘉靖九年(1530年),首次对西安孔庙的建筑进行蓝釉琉璃替换,展出的琉璃鸱吻就是当时整修大成殿的遗物。除此之外,这里还陈列着时任川陕总督的年羹尧为西安孔庙出资铸造的一批礼乐器。

1937至1938年,在中央财政的资助下,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和陕西省政府联合对西安碑林进行整修,整个建筑形式和布局沿用至今。1938年5月1日,西安碑林管理委员会成立,成为第一个专门保护和管理碑林的官方机构。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以后,西安碑林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曾经的陕西省博物馆所在地,馆藏文物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多,管理人员专业化程度逐步增强。1955年5月、1961年10月和1973年6月,周恩来总理三次参观西安碑林。

周总理在参观时曾说道:“古人把这些碑排列得太密了,想站远点看看碑的全貌都很难,应该疏朗一些。”如今,碑林博物馆北区场馆建成开放,展览面积从8000平方米增至23000平方米。过去未去,未来已来;今日盛世,如您所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知识网 » 汉字•书法•碑林:西安碑林文化历史展